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2-17 11:50
三国不是演义 251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操南征荆州的大军还没到,刘表恰恰病死。蔡瑁、张允等扶其小儿子刘琮为荆州之主,刘表的大儿子刘琦本想借奔丧之名进攻刘琮,这时正好曹操大军压境,刘琦自料难以抵挡,就过江跑到南边。】
东吴的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权进言说:“荆楚与我们相邻接壤,江水向北顺流,外部有长江、汉水环绕保护,内部有山岳险阻,有如金属铸成的城池一样坚固,那里土地肥沃广袤,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据并拥有了那儿,这是成就帝王之业的资本。现在刘表刚死,两个儿子平素也不和睦,荆州军中的众将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再加上刘备是天下的枭雄,与曹操有仇怨,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有才能却不能用他。如果刘备和刘琮能协力同心,步调一致,则应该安抚他们,和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和睦团结,则应该另做图谋来成就大事。我请求奉您的命令去向刘表的两个儿子吊唁,并慰劳荆州军中掌权的人,再劝说刘备让他安抚刘表的部众,大家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听后必然会高兴地按我们的话去做。如果一切顺利,天下就可以安定。现在不赶快去,只怕被曹操占了先手。”
于是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出发吊唁刘表二子,并命令他与刘备相结交。鲁肃才到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而来,于是他又日夜加倍赶路。
而荆州这边的韩嵩、章陵太守蒯越和东曹掾傅巽等人,却在劝刘琮投降曹操,刘琮说:“如今我与各位占据了整个楚地,守保先父的基业,来观看天下,为什么不可以呢?”
傅巽回答说:“行事的逆和顺有义理做为衡量的标准,实力的强和弱也能确定具体的态势。以臣子的地位去抵抗君主,这就是逆;拿刚刚建立的楚地去对抗整个国家,论形势这是抵挡不了的;拿刘备去对敌曹公,也不能抵挡。这三个方面都不行,还想来对抗王师的锋芒,这必定是灭亡之路。况且将军自己估计能比得过刘备吗?”
刘琮说:“我不如他。”
傅巽说:“如果用刘备都不足以抵御曹公,那么就算保全了楚地,也不足以保全自己;如果用刘备能对抗得了曹公,那么刘备也不会屈居将军您之下。希望将军您不要迟疑了。”
其实在刘表死后,王粲也劝过刘琮降曹,现在蒯越和傅巽又那么一说,刘琮就听从了。这个傅巽,字公悌。他高明卓异,博学通达,有知人之明。公府曾征召傅巽,拜他为尚书郎,后来才客居荆州。
曹操可不会因为刘表的死而停止自己的军事行动,他仍按照荀彧的计策径直杀奔宛、叶,作出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曹洪则单独领兵另攻荆州,在舞阳、阴叶、堵阳、博望击破刘表别部将领,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由于曹洪多次跟随曹操征伐,后又被拜为都护将军。同时,张辽也在分头攻打荆州,他平定了江夏各县后又回驻临颍,被封为都亭侯。
建安十三年秋九月,曹操领大军到了新野,刘琮就率众投降了,并持节来迎接曹操,但是曹军众将都怀疑其中有诈,于是曹操就拿这件事来问大将娄圭。
娄圭说:“天下纷乱,大家都各自巴不得打着皇帝的命令拥兵割据,如今刘琮拿着节来,肯定是极其诚心的。”
曹操说:“太对了。”就进军受降。
估计曹操见自己的佯攻反成了真攻,便在接受了刘琮的投降后,继续进兵攻刘备。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2-17 11:51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2-17 11:55 编辑
三国不是演义 252-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面对曹操又来攻时刘表死去,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借吊唁为名,命令他尽快与刘备结交,而荆州这边的韩嵩、蒯越和傅巽等人都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佯攻宛、叶,曹洪攻下其间的四县,张辽也分头平定了江夏各县。建安十三年秋九月,曹操军抵达新野,刘琮率众投降。曹操接受了刘琮的投降后,继续进兵攻刘备,张辽则回驻临颍。】
再说鲁肃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一步,此时他才赶到南郡,刘琮一降曹,他借吊丧联合破曹的计划也落空了。
而刘备此刻屯在樊,刘琮不敢把投降的事告诉刘备。时间一长,刘备渐渐发觉,就派遣亲信来问刘琮,刘琮命令手下官员宋忠去见刘备宣布旨意。
刘备本来不知道曹操突然杀到,这时才得知曹操已经到了宛城,刘备大吃一惊,对宋忠说:“你们这些人事情竟然都做到这个地步了,也不早对我说,如今大祸临头了才告诉我,不是太过分了么?”
随即刘备拔刀对着宋忠说:“今天就算斩了你的头,也不足以解恨,再说我以大丈夫临走了还杀你们为耻!”说完就放宋忠回去了。
曹操按着荀彧的计划,佯攻的同时从捷径突然袭击,结果曹军直插宛、叶,南阳和江夏的瞬间易手以及刘琮的迅速投降,把刘备搞得极其被动,于是刘备只好把部将叫来一起商议下一步的对策。有人劝刘备进攻刘琮,夺取荆州。
刘备说:“刘表临死前将儿子托付给我,违背信义、谋取私利的事,我不会去做。做了的话,我死后以什么面目去见刘表呢?”
不管刘备这番话是不是出于真心,但反正是在荆州当地很得人心。
情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刘备只好带领自己的部众惊恐慌张地逃跑,打算向南渡江,此时诸葛亮与徐庶一起跟从着刘备。
当他们路过襄阳时,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这样可以占有荆州。刘备说:“我不忍这么做。”于是他就停下马叫刘琮出来,刘琮害怕,不敢见面,刘琮的左右臣等以及荆州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投归了刘备。刘备又到刘表墓前辞别,哭着离去了。
刘备从樊向南渡江,等他到了当阳,随行的人众竟有十多万人,辎重达到数千辆车,每日只能走十几里路。刘备又另外派遣关羽驾数百艘船,让他在江陵和自己会合。
有人对刘备说:“应该急行军去保住江陵,现在虽然拥兵众多,但有盔甲装备的人少,如果曹军追到,拿什么抵抗呢?”
刘备说:“干大事必须以人为本,现在大家投归我,我怎么能忍心弃他们而去呢?”刘备的言行实在是收买了荆州的很多人心。
此时,刘琮的将领王威劝说刘琮道:“曹操看将军您已经投降,刘备已经离去,必然松懈没有防备,轻装疾行,孤军冒进。如果给我数千奇兵,在险要之处袭击曹军,就可以擒获曹操。擒获了曹操就能威震天下,您端坐着称雄一方,中原地区虽然辽阔,但是只需要传送檄文就可以平定了,到那时候您可不要只建立一时胜利的功勋,像今日这么保守啊。这是难得的机会,不可失去!”刘琮也不采纳。
而曹操认为江陵有军事物资,怕刘备占据后得到壮大,于是他就丢下辎重,轻装赶到襄阳。
可是有情报说刘备已过襄阳,曹操就又带着五千精锐骑兵急急追赶,同时让乐进留屯襄阳,徐晃另屯在樊。
乐进攻击关羽、苏非等人,把他们全打跑了,南郡各郡山谷的蛮夷都来进见投降。徐晃则讨伐中庐、临沮、宜城的敌军。然后乐进又征讨刘备的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全都大破他们。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2-17 11:56
三国不是演义 253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刘琮一降曹,鲁肃的计划落空。由于曹操闪击荆州北二郡,再加上刘琮未及时把投降的消息告诉刘备,搞得刘备极其被动。刘备只好途经襄阳、当阳,从樊向南渡江逃跑。对旧主和曹操不抱希望的一部分荆州官吏和民众纷纷归附了刘备。期间刘琮的将领王威劝说刘琮趁机反击曹操也遭拒绝。曹操一面对刘备紧追不舍,一面让手下将领分别镇守重镇,并肃清了刘备的残留势力。】
就当加紧追赶刘备的曹操渡过汉水时,荆州的大将文聘来见曹操。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他任刘表的大将,刘表派他防御北方。
一开始,文聘正单独领兵屯驻在外,而刘琮投降前,就叫文聘来,想让他和自己一起去。文聘说:“文聘不能保全本州,应该等待获罪处理!”
这次曹操渡过汉水,文聘才来见曹操。曹操问他:“为什么来那么迟啊?”
文聘回答说:“以前不能辅佐刘荆州(指刘表)来向国家尽忠,荆州虽然被吞并,但是我愿意长期据守汉川,保全当地土地。这样的话,我活着不辜负刘表的儿子,死了也无愧对于地下的刘表。但是实际的情况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才到了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心里悲伤惭愧,没有面目来早见您啊!”
文聘说完悲叹不已,流泪哭泣。曹操听后也被文聘的言行感动而悲伤,他叫着文聘的字说:“仲业,你是真忠臣啊!”于是就用礼仪厚待他,并授予文聘军队,让他与曹纯追击刘备。
曹操在汉水边布设酒宴,王粲举杯敬酒祝贺说:“现今袁绍起事于黄河以北,倚仗人多势众,志在兼并天下,然而他喜爱贤才却不能任用,所以德行才智出众的人都离开了他。刘表从容不迫地占据荆楚之地,坐观时局的变化,自以为可以效仿西伯姬发。士人到荆州避乱的,都是天下才智杰出的人,可刘表不知道任用,所以国家危难却没有辅佐的人。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下了车就整治那儿的甲兵,收纳那儿的豪杰并任用他们,以此来横行天下;等到您平定了长江、汉水地区,引荐那儿才德出众的人并把他们安排在各个职位,使天下人的人心归附,大家都仰望您而期望社会安定、太平,文治与武事并用,英雄竭尽全力,这是夏禹、商汤、周武王三王的做法啊!”
这时,计划落空的鲁肃得知刘备打算南逃过江,就迎着刘备行军的方向直接来寻,结果在当阳的长坂和刘备相遇。
鲁肃见了刘备,先是传达了孙权的意思,然后和刘备讨论了目前天下的形势,向刘备述说了成败的道理,并表示了己方的关心慰问。
鲁肃又问刘备说:“您如今打算去哪里呢?”
刘备回答说:“我与苍梧太守吴巨以前有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又说:“孙讨虏(即孙权)聪明且仁义大方,敬重贤人,对士人以礼相待,江南的英雄豪杰,全都归附他。如今我们东吴已经占据有六个郡,兵精粮多,足以做大事。现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心腹之人主动结盟东吴,推重联合的友好关系,共同拯救世间的危势。而您说您想去投奔吴巨,吴巨是个一般的人,又在偏远的郡,马上就要被别人所吞并,怎么能足以托身呢?”刘备听了十分高兴。
当时诸葛亮正相随刘备,鲁肃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好友啊!”于是双方就结为朋友。鲁肃所说的“子瑜”就是指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当时在东吴任长史。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2-17 11:56
三国不是演义 253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刘琮一降曹,鲁肃的计划落空。由于曹操闪击荆州北二郡,再加上刘琮未及时把投降的消息告诉刘备,搞得刘备极其被动。刘备只好途经襄阳、当阳,从樊向南渡江逃跑。对旧主和曹操不抱希望的一部分荆州官吏和民众纷纷归附了刘备。期间刘琮的将领王威劝说刘琮趁机反击曹操也遭拒绝。曹操一面对刘备紧追不舍,一面让手下将领分别镇守重镇,并肃清了刘备的残留势力。】
就当加紧追赶刘备的曹操渡过汉水时,荆州的大将文聘来见曹操。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他任刘表的大将,刘表派他防御北方。
一开始,文聘正单独领兵屯驻在外,而刘琮投降前,就叫文聘来,想让他和自己一起去。文聘说:“文聘不能保全本州,应该等待获罪处理!”
这次曹操渡过汉水,文聘才来见曹操。曹操问他:“为什么来那么迟啊?”
文聘回答说:“以前不能辅佐刘荆州(指刘表)来向国家尽忠,荆州虽然被吞并,但是我愿意长期据守汉川,保全当地土地。这样的话,我活着不辜负刘表的儿子,死了也无愧对于地下的刘表。但是实际的情况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才到了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心里悲伤惭愧,没有面目来早见您啊!”
文聘说完悲叹不已,流泪哭泣。曹操听后也被文聘的言行感动而悲伤,他叫着文聘的字说:“仲业,你是真忠臣啊!”于是就用礼仪厚待他,并授予文聘军队,让他与曹纯追击刘备。
曹操在汉水边布设酒宴,王粲举杯敬酒祝贺说:“现今袁绍起事于黄河以北,倚仗人多势众,志在兼并天下,然而他喜爱贤才却不能任用,所以德行才智出众的人都离开了他。刘表从容不迫地占据荆楚之地,坐观时局的变化,自以为可以效仿西伯姬发。士人到荆州避乱的,都是天下才智杰出的人,可刘表不知道任用,所以国家危难却没有辅佐的人。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下了车就整治那儿的甲兵,收纳那儿的豪杰并任用他们,以此来横行天下;等到您平定了长江、汉水地区,引荐那儿才德出众的人并把他们安排在各个职位,使天下人的人心归附,大家都仰望您而期望社会安定、太平,文治与武事并用,英雄竭尽全力,这是夏禹、商汤、周武王三王的做法啊!”
这时,计划落空的鲁肃得知刘备打算南逃过江,就迎着刘备行军的方向直接来寻,结果在当阳的长坂和刘备相遇。
鲁肃见了刘备,先是传达了孙权的意思,然后和刘备讨论了目前天下的形势,向刘备述说了成败的道理,并表示了己方的关心慰问。
鲁肃又问刘备说:“您如今打算去哪里呢?”
刘备回答说:“我与苍梧太守吴巨以前有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又说:“孙讨虏(即孙权)聪明且仁义大方,敬重贤人,对士人以礼相待,江南的英雄豪杰,全都归附他。如今我们东吴已经占据有六个郡,兵精粮多,足以做大事。现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心腹之人主动结盟东吴,推重联合的友好关系,共同拯救世间的危势。而您说您想去投奔吴巨,吴巨是个一般的人,又在偏远的郡,马上就要被别人所吞并,怎么能足以托身呢?”刘备听了十分高兴。
当时诸葛亮正相随刘备,鲁肃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好友啊!”于是双方就结为朋友。鲁肃所说的“子瑜”就是指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当时在东吴任长史。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2-18 00:02
三国不是演义 255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军一天一夜内飞奔了三百多里,终于当阳长坂追到刘备,俘获了刘备的两个女儿和辎重,收取了刘备逃散的士卒。刘备只带了几十个人逃走,打算到汉津,想去会合关羽,恰好半路上和前来的关羽船队相遇。刘备等人上了船渡过沔水,随后又和刘琦军相遇,于是刘备等人与刘琦一起又逃奔到夏口。曹操进军占据了江陵后,便论功封赏。刘璋见曹操吞并了荆州,也遣使来示好。】
曹操基本平定荆州后,就让李立任荆州刺史。李立,字建贤,涿郡人。赵俨则担任丞相主簿,升为扶风太守。
另外,曹操还任用了很多当地或旅居当地的名士人才,如河内的司马芝。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他就是司马朗、司马懿兄弟的族兄,当年杨俊曾说过:“司马芝虽然平素的声望不如司马朗,但实际上只会比司马朗更强。”
司马芝年轻时是个书生,到荆州去避乱,不料却在鲁阳山遇见贼寇,同行的人都丢弃了老弱逃跑,只有司马芝坐着守着老母亲。贼人来到后,把兵刃靠近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母亲年岁已老,是生是死只在于各位了!”贼人说:“这是孝子,杀了他就是不义。”于是母子得以免于伤害,司马芝用小车推载着母亲继续逃难。就这样,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在此期间,他辛勤务农,坚守节操。
这次,曹操平定荆州,就任司马芝为菅长。
此刻天下才开始创立,很人多不守法。济南郡主簿刘节,他的家族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地位,因此而强横放纵,宾客多达一千余家,出门在外就做盗贼,进入官府就扰乱官吏的作风和工作秩序。
不久,司马芝就差遣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参军入伍,掾史据实报告说:“刘节家前前后后都未曾服过役,如果到时候藏匿王同等人,必会成为空缺。”
司马芝不听从,便给刘节写信说:
“您是世族大家,又辅佐太守,而您的宾客却常常不服役,百姓已经心生怨恨,也许流传的恶名已让上级听到。如今王同等人参军入伍,希望您能按时打发送来。”
当时,服役的军兵已经集合在郡里,而刘节却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于是司马芝就命令督邮按照战时的法令制度责问县里的官吏,县掾史没有办法,请求代王同去服兵役。司马芝便飞快地把文书发到济南郡,详细地陈说了刘节的罪状。
济南太守郝光平素敬重信任司马芝,就让刘节代替王同当兵去,青州里都称司马芝“让郡主簿当兵”。
后司马芝升任广平令。这时征虏将军刘勋,就是被孙策打跑的那个庐江太守,他地位尊贵而受曹操宠信,因此骄横放纵,加上他以前又是司马芝的太守,他的宾客子弟在广平界内多次犯法。于是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也不写姓名,而多次打招呼嘱托司马芝,司马芝也不回刘勋的书信,一切都依法处理,司马芝也以此被大家称赞。
再后来司马芝升任大理正。有一次,有人盗窃官家的绢帛存放在大厕所上,官吏却怀疑是女工所为,就把她逮捕起来送到监狱。司马芝说:“惩罚犯罪的失误,失误在审讯暴虐。如今先得到了赃物,而后讯问嫌疑人的供词,如果嫌疑人经不起拷打,刑讯可能会导致无辜者认罪。在无辜而服罪的情况下,是不可以判决的。且通过核查而使人主动坦白,则是高德贤者的教化。不放过有罪的人,这是平庸之世的治理方法罢了。现在宽宥嫌疑人,来推崇让犯罪者主动坦白的义行,不也是可以的嘛!”曹操也听从了司马芝的建议。
司马芝又历任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之地都有政绩。以上这些都是以后的事。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2-18 00:03
三国不是演义 256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操基本平定荆州后的封赏和人事安排。】
回过头来再说曹操平定荆州后,还召来了隗禧。
隗禧,字子牙,京兆人。隗禧家里世代贫寒,但他年轻时就好学习。初平年间,三辅地区大乱,隗禧就往南客居荆州,他不顾灾荒兵乱,挑负着经书,每次在采集野生稻谷的闲暇,就拿出书本诵读学习。这回,曹操平定了荆州,就召隗禧署任军谋掾。
同时曹操还赐给王粲关内侯的爵位,并让他与西平的刘廙、和洽任自己的掾属。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当年他被推举为孝廉,大将军府又征召他,可和洽都不去应征。
袁绍在冀州时,曾派使者去接汝南士大夫,唯独和洽认为:“冀州地势平缓,百姓强悍,既是英雄豪杰认为有利的地方,也是四面受敌的地区。本初(指袁绍)凭借这个资本,虽然能变得强大,然而英雄豪杰正纷纷而起,他未必可以保全冀州。而荆州的刘表没有其他远大的志向,他爱护百姓,喜爱士人,且荆州地势险阻,山势平缓,百姓怯弱,容易依靠。”于是和洽就与亲友一起到南当依从了刘表。
刘表用上宾之礼对待和洽,和洽说:“我之所以不依从本初(指袁绍)的原因,是为了避开争战之地啊!黑暗腐败时代的君主,不可亲近,否则时间一久就会临近危险,必会有邪恶奸佞之人从中挑拨离间。”
和洽此时身在荆州,他话里所说的君主自然就是指刘表了,然后和洽又南渡过江到了武陵。此次曹操平定荆州,就征召他为丞相掾属。
另外,南阳的韩暨也担任了丞相士曹属,河东的裴潜则参丞相军事,顺应了大家的期望。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裴潜家世代为大姓,他父亲就是当年奉旨讨伐平定了李傕等关中众军阀的裴茂。
裴潜年轻时不拘小节,为此他父亲对他很不客气。裴潜当年到荆州避乱,刘表用宾客的礼仪对待他,裴潜私下对他所亲近的王粲和司马芝说:“刘牧(指刘表)没有霸主的才能,却想以西伯侯姬发自居,他离失败没几天了。”于是裴潜就往南到了长沙。
这次曹操平定荆州后,就让裴潜参丞相军事。裴潜累计了出任三个县的县令后,又入丞相府任仓曹属。
曹操曾问裴潜说:“您先前与刘备一起在荆州,您认为刘备的才能和谋略怎么样?”
裴潜说:“让他占据中原,只会制造混乱而不能使国家安定。如果他能利用机会据守险要,那么足以成为一方之主。”
裴潜不仅有预见,而且处理大事能力很强,是个真正的人才。而那个韩暨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材,按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个机械专家。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他是秦末韩王信的后人。韩暨的祖父叫韩术,任过河东太守。他父亲韩纯,则做过南郡太守。
韩暨同县的豪门大族陈茂,诬陷韩暨的父亲和兄长,弄得马上就要执行死刑了。韩暨表面上对此事不吱声,实际上却受雇为人劳作而积蓄资金,私下结交死士,然后就追赶呼喊着找到并抓住了陈茂,把他的人头祭献到父亲墓前,韩暨也因此出了名。
后来韩暨被推举为孝廉,司空府又征召他,可是韩暨都不应召,而是改变名姓,到鲁阳山中隐居避乱。当地的山民结成党羽准备干些抢掠的勾当,韩暨就散出家里的财物来置办了牛和酒,请来他们的首领,向他陈说了安危利害,山民受到感化,最终没有成为祸害。
再后来韩暨为了逃避袁术召他去的命令,就迁居到山都之山。荆州牧刘表又用礼来征召韩暨,于是他又向南逃到孱陵境内去居住。
韩暨在他所在的地方都受到大家的尊敬热爱,因此引起了刘表深深地忌恨,韩暨害怕了,只好遵从了刘表的召命,被授任宜城长。
如今曹操平定了荆州,征召韩暨任丞相士曹属,后选任乐陵太守,又调任监冶谒者。这下子,使得韩暨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以前那个时候如果要熔炼金属,需要建造马排。所谓马排,就是用马力转动的鼓风机。用这个马排来鼓风,去吹炉中的炭火,可以高效地增大供氧量,加剧炭石的燃烧,从而提高加热的温度,毫无疑问,金属器具的质量也会随之相应提升。当时每熔炼好一次要使用一百匹马,但要是改作人排,也就是用人力转动的鼓风机,既费功又费人力。于是韩暨就设立了水排,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长流水做为动力。采用水排后,再计算利润收益,竟达到以前的三倍!
韩暨在职七年,国家有充足的机器用具使用,天子下诏书褒奖赞叹他,就加授他为司金都尉,职位等次仅次于九卿!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2-18 00:03
三国不是演义 257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操基本平定荆州后的封赏和人事安排。】
荆州这里还有个大书法家,叫梁鹄。梁鹄,字孟黄,安定人。上谷的王次仲善于隶书,开始创建楷书之法。到了汉灵帝喜好书法,于是当时就有很多善于写字的人,而其中论水平则以师宜官为最高。但师宜官这个人特别特别悯惜自己的个才能,他每次写东西,总是将其写字的小木片削坏焚烧掉。而梁鹄为了得到师宜官的字,于是就多准备写字的木简并灌师宜官喝酒,等师宜官醉了后就偷走他写字的小木片。毫无疑问,梁鹄把师宜官的字拿回去后只有一个目的——当字贴研究和练习。
梁鹄最后以专攻书法而官至选部尚书。所谓选部,是汉朝设置的官署,到了三国魏时就改为了吏部,后来成为吏部的代称。梁鹄任选部尚书时,曹操想做洛阳令,可梁鹄却让他做了北部尉。后来梁鹄依附了刘表,等到这次荆州平定,曹操到处征求,想得到梁鹄,梁鹄以为曹操要为往事报复他,心里害怕,就把把自己绑缚着去自首,结果人家曹操并不是计较,而是署任他为军假司马,让他参与管理机要文书,同时自己也学习梁鹄在木简上刻的字,曹操常把他的字悬在帐中,以及钉在墙壁上玩赏,认为胜过师宜官。到了若干年后曹操进封魏王,魏宫殿里在宫室楹联或其他器物上题写的文字,都是梁鹄写的。
当时还有个叫邯郸淳的人,很有文采,也客居在荆州。邯郸淳,字子叔,颍川人。他还有个名字叫邯郸竺。邯郸淳博学而有文才,又通晓苍、雅、虫、篆、许氏文字的含意。初平年间,邯郸淳从三辅地区来客居在荆州。
现在荆州内附,曹操平素听说邯郸淳的名声,就召他来与自己相见,结果对他特别敬重和推崇。到了后来,曹丕和曹植都争着要他。
同时,曹操听说桓阶曾为张羡谋划归附自己,觉得他也不一般,就征召他任丞相掾主簿,又调任赵郡太守。
此外,曹操还提拔了一个大乐师,他就是杜夔。杜夔,字公良,河南人。他因通晓音律被任为雅乐郎,中平五年因病离职。州郡和司徒府对杜夔以礼征召,他却因世间大乱而逃奔荆州。荆州牧刘表命令他与孟曜为汉天子制作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乐曲完成后,刘表想在庭院里观赏,杜夔劝谏说:“现今将军您声称为天子合奏,却在庭院里演奏,岂不是不可以吗?”刘表采纳了他的话而停止演奏。如今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曹操就任夔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于是命令他创做天子大典所用的音乐。
杜夔聪明过人,善于钟乐的音律,各种管弦乐器无所不能,只是歌舞不是他的所长。当时散郎邓静、尹齐善于咏唱天子大典时所用的乐曲,歌师尹胡能歌唱宗庙郊祀时的乐曲,舞师冯肃、服养通晓先世的各种舞蹈,杜夔则总揽统管,精心研究,远考察各种经典,近采纳先例旧制。教授讲习,制作乐器,继承和恢复先世的古乐,都是从杜夔开始的。
当年弃官收殓王允的赵戬此时也在荆州。原来,以前赵戬因三辅大乱而客居荆州,刘表把他作为自己的宾客。这次,曹操平定了荆州,他抓着赵戬的手说:“怎么相见得那么晚呢!”然后曹操辟任他为掾。
夜弧星
发表于 2014-2-18 09:39
好帖啊收藏了慢慢看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2-19 00:26
三国不是演义 258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操基本平定荆州后的封赏和人事安排。】
曹操在平定荆州后,还亲自到江边去迎回了王鉨的尸骨。
王鉨,字子文,汝南人。他年轻被范滂、许章所赏识,与南阳的岑晊很要好。曹操还身为平民时,就非常喜爱王鉨,王鉨也称赞曹操有治世的才能。
到了袁绍与弟弟袁术母亲去世,归葬汝南的时候,王鉨与曹操前去赴会吊唁,到会者多达三万人。
曹操在外面私下秘密对王鉨说:“天下将要大乱,而作乱的罪魁祸首必定是这二人。要匡救天下,替百姓说话做事,不先把这两个小子杀了,大乱现在就要发生了。”王鉨说:“按您那么说,拯救天下的人,除了您还有谁呢?”然后两人相对而笑。
王鉨为人外表沉静而内心清晰明察,他不接受州郡以及三府的召命。公车来征召,他不到京城,而是住在武陵避世,归附王鉨的人有一百多家。天子迁都到许后,又征召王鉨为尚书,可他又不去就任。
刘表见袁绍强大,就暗暗与袁绍结交来往,王鉨对刘表说:“曹公(指曹操),是天下的英雄啊!他必定能成就霸者之道,是承继齐桓公、晋文公的功业之人。如今您却舍近而求远,如果遇到一时的紧急,却眼巴巴地远盼漠北来救,不也是为难的事吗?”可刘表不愿听从。
王鉨在六十四岁的时候,老死在武陵,曹操闻知心里悲痛忧伤。现在,曹操又迎回王鉨的尸骨,将其改葬于江陵,并表奏他为先贤,也就是归属于以前的贤人之列。
曹操这次平定荆州,得了不少荆州的人才,他给荀彧写信说:
“不高兴得到荆州,却高兴得到蒯异度(指蒯越)。”
其实曹操还得了一个有用的人,可惜他并不知道。不过这也不能怪曹操眼拙,因为这个人此刻尚在埋没之中,还没显露出来。这个人就是黄忠!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他被荆州牧刘表任为中郎将,与刘表的侄子刘磐共同驻守在长沙攸县。这次曹操取得荆州后,黄忠则由原来的中郎将暂代裨将军,但仍然负责以前的职事,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这个黄忠其实是颗耀眼的将星,只不过此刻还没机会发光!
而那个刘备也在这个时期揽得了不少人,在刘表死后,先后有伊籍、向朗、霍峻等人归附了刘备,直到刘备过襄阳败走江夏,关于荆州追随刘备的人数,史称“从者如云”!
另外,还有个既不愿意投曹操,也不愿意投刘备的人,他就是李严。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他年轻时担任郡里的职员,以有才干著称,荆州牧刘表派他巡游各郡县。曹操领兵进入荆州时,李严正主持秭归,他向西到了蜀地,被刘璋任为成都令,李严上任后再次获得能干的名气。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2-19 00:26
三国不是演义 260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面对曹操在荆州的强势,刘璋又继续派张松前来出使,可是骄傲自满的曹操一反以往的态度,对刘璋的使者很不礼遇,引起了张松的不满。曹军接着又击败关羽,取得对汉津的主动权,刘备只好奔逃到吴,曹操一方的人认为孙权必会杀掉刘备,程昱则认为不然。之后程昱就退隐在家。】
再说曹操此次进入荆州接受了刘琮投降,收得荆州水军,这下曹军的水、步军多达几十万人,江东的将士闻知后都十分害怕。
孙权请来众臣属相见,问大家计策。参与商议的人都说:“曹公是豺虎啊!但是他正借着汉丞相的名义,挟持天子来征伐四方,一举一动都就拿朝廷的旨意作为借口,如今要是抵抗他,事情就变得不合乎君臣之义。况且将军您的总体局势,可以抵御曹操的,就是长江。现在曹操取得了荆州,占据了该州的全境,刘表整训的水军,艨艟斗舰,数以千计,曹操把他们全都沿江部署,同时还有步兵,水陆并进,这就算是长江天险已经等于曹操和我们共有了。而在军队的数量多少和实力强弱上,我们都无法和曹操相提并论。我们认为最好的策略是不如迎接他。”所谓迎接,也就是投降,只是说起来好听些罢了。
大家说了那么一大通,主要的观点是:在天时上,曹操挟持天子,奉旨讨伐东吴,名正言顺;在地利上,曹操和东吴平分秋色,东吴占不到便宜;在军事上,东吴处于劣势,难以抵抗。总之,最好是投降。
周瑜则说:“不对。曹操虽然凭借汉朝丞相的名义,其实就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以您的英明威武和出众的才能,同时依仗父亲兄长的功业,割据江东,地域方圆有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乐意为您效力,您还是应该横行天下,为汉室锄灭奸恶。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迎接他呢?请让我为将军您筹划:假使如今北方地区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内部的忧患,能旷日持久地来疆场争战,又能够与我们在船和桨之间较量胜负吗?现在北方地区还没有平定,加上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是曹操的后患。而且舍弃了鞍马,依仗着舟船来和吴越争强斗胜,本就不是中原地区的所长。现在又是严寒,马匹没有藁草,驱使中原的士众长途跋涉在南方的江、湖之间,人不服水土,必然会滋生疾病。这四点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却都贸然实行。将军您擒获曹操,应该就在今日。我请求得到三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你击破曹操。”
孙权听后对周瑜说道:“老贼想要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指袁绍和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如今那几个英雄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您说该战,非常合我心意,这是上天把您送给我的啊!”
之后,孙权便让周瑜动身先去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