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l98 发表于 2014-4-21 14:59

长知识了。。。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2 15:54

之前看的那个网站更到这里结束了,前几天突然发现后面还有,还是贴过来吧

三国不是演义 366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操率军抵达陈仓,派张郃、朱灵、徐晃、张既等人前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平定了设阻反叛的氐人武装。凉州的韩遂见夏侯渊已离开,本想联合羌、胡攻打留守的阎行,不料却因年迈在郭宪那里病死,最终自己的人头也被斩送给曹操,其骁将成公英也无奈归曹。】


    建安二十年秋七月,曹操抵达阳平关。

    张鲁想带领汉中郡投降,就派五官掾向曹操通报。可是张鲁的弟弟张卫不肯投降,于是张鲁便命令张卫与将领杨昂等人驻守阳平关。

    张卫顺着山边修筑了长达十几里的阳平城,并率数万军众据阳平关坚守,使曹军无法再前进。

    无奈山势又高又陡,曹军怎么攻也攻不下来,军粮也变得较为匮乏,渐渐吃尽。曹操说:“这是个怪异荒诞的郡国而已(指汉中),有它没它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我军缺少粮食,不如赶快回去。”于是便自己领军动身准备返回,同时命令刘晔督管后面的各军,让他们依次撤出。

    西曹掾东郡的郭谌说:“不可以。张鲁已经投降,已经留下的使者还没回去,张卫虽和张鲁意见不同,但他行事偏执,可以攻取。我们孤军深入,进攻必能获胜,后退必然无法幸免。”曹操听了又迟疑起来。

    刘晔接到命令后,也估计可以攻克汉中张鲁,另外再加上粮道跟不上,虽然出来,大军还是不能全都保全,于是就快马飞报曹操:“不如再回来攻击。”意思是不要撤退。

    而汉中守军见曹操大军撤退,他们的守备就松懈涣散了,刘晔趁机进兵,多用弩箭来射击对方的军营。这下子,曹操就又秘密派遣解【忄剽】、高祚等登爬山险,趁夜发动袭击。

    正巧当夜有数千头野麋鹿冲坏了张卫的军营,张卫军大惊,张卫害怕了,还以为是己军被袭击,就与其他人连夜里摸黑逃跑。

    更巧的是,高祚等军又误与张卫众人在黑夜里相遇,高祚等拼命擂战鼓、吹号角积聚军众,结果大破敌军,斩了对方的将领杨任,又进攻张卫,结果张卫投降。

    曹操攻破张卫,就进军入蜀。关于这个击败张卫,攻克阳平的经过,在魏取代汉之后,董昭和杨暨所上的表章里还有其它的说法或补充。

    当时董昭的表章说:
“武皇帝(指曹操)听凉州从事以及武都归降的人的话,说张鲁容易攻取,阳平城下的南北山相隔遥远,不能守保,武皇帝信以为真。等到自己亲自到了那里,情况不像是所听到的那个样子,于是就感叹道:‘他人商讨推测的,很少能如人意。’等大军攻打阳平山上敌人各营屯的时候,则不能及时攻拔,士卒被创受伤的人很多。

    武皇帝情绪消极低沉,便打算退军离开阳平山而返,于是就派遣前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去召呼屯在山上的军兵回来。正赶上前部的军队还没回,夜里迷路,误入贼军军营,贼军便后退溃散。

    侍中辛毗、刘晔等在部队的后面,对夏侯惇、许褚说:‘官军已占据夺得贼军的要塞营屯,贼军已经四散奔逃。’

    夏侯惇还是不相信,就亲自前去察看,得到确切的情况后,便回去报告了武皇帝,武皇帝进兵平定,幸而战胜敌方并有所擒获。这是近年的事情,官兵都知道。”

    又有杨暨的表章上说:
“武皇帝(指曹操)开始征讨张鲁,用十万人的军众,亲自身临前线,指导并授予策略,利用就地的百姓粮麦作为军粮。张卫的防守,则不值得一提。对方地势险要,防守容易,我军虽有精兵虎将,但兵势不能施展。两军对垒三天,武皇帝准备撤军而回,他说:‘打造军队三十年,一天就把他交与他人,为什么要这样呢?’这个撤军的计划已经定下,不料上天福佑大魏,张鲁的守备自行崩溃,于是因此而平定了那里。”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2 15:54

三国不是演义 367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建安二十年秋七月,曹操抵达阳平关,张鲁本想投降,但其弟张卫坚持恃险拒守。曹军久攻不下,军粮渐尽,于是曹操决定撤军,可没成想阴差阳错,张卫军 竟自行崩溃,结果曹军拿下了阳平关。】


    张鲁闻知阳平已经陷落,就打算屈膝低头,归降曹操,这时阎圃又说:“现在因情势逼迫而前去投降,功劳必定轻,不如依附杜濩到朴胡那里相抵抗曹军,然后再臣服归附,那么功劳必定就大了。”于是,张鲁便跑到南山进入巴中。

    张鲁在逃走前,左右人要把宝物和仓库全烧掉,张鲁说:“本就是想归顺国家,却意愿未能表达。如今逃走,是为了躲避锋芒,不是有恶意。宝物和仓库,是国家所有的。”然后就将其封闭收藏后而离开。

    张鲁溃败逃奔巴中后,曹操大军进入南郑,全部缴获了张鲁府库里的珍宝。曹操十分赞赏张鲁不毁坏府库的做法,又因张鲁本有善意,就派人去抚慰晓喻他。

    自出征以来,曹军从武都开始,在山中行走了千里路,在险恶难行的道路登上爬下,军人劳顿辛苦,于是曹操以酒食慰劳众军,大家没有不忘却自己的劳苦的。

    此时汉中已破,刘雄鸣走投无路,无处容身,就又归降了曹操。曹操见到刘雄鸣时,捉住他的胡须说:“老贼,真得到你了啊!”然后给刘雄鸣复职,把他迁到了勃海。

    昔日兵败逃到汉中的关右军阀程银、侯选也来见曹操投降,结果都被恢复了官职和爵位。

    前面说过,曹操这次征讨汉中,是让郑浑担任的京兆尹。等到现在大军进入汉中,郑浑转运的军粮为最多,同时他又派遣百姓在汉中屯种田地,没有逃亡的人。由此曹操更加赞赏郑浑,再次召他进府任丞相掾。

    张鲁被攻破后,苏则安抚平定了下辩的各氐部,打通了黄河以西的道路,他因此被调任为金城太守。

    这时正处于时局动乱之后,官吏百姓们流离失所,分散四方,大家饥饿困穷,户口减损了不少,苏则很小心安抚和存恤他们。苏则外对羌、胡进行招抚怀柔,获得他们的牛羊,来供养穷人和老人;内与百姓分着粮食吃,一个月之间,流亡外地的百姓的回来了,最后得到了数千家人口。于是苏则就公开制定了禁令,有违犯者就杀,而那些听从教导的人则必定有赏。

    另外苏则还亲自教授百姓耕种,结果这一年大丰收,从此归附的人日渐增多。后来李越凭据陇西反叛,苏则率羌、胡军围困了李越,李越立刻就请求投降。总之,苏则在金城颇有政绩。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罗列孔融罪状而被称为“笔能杀人”的路粹随从大军到汉中时,因违犯禁令,贱卖了公家的驴子而依法被处死刑。曹丕平时与路粹关系挺好,听说路粹死了,为此而嗟叹,很替他惋惜。

    至此,巴、汉地区全部投降,于是又恢复汉宁郡为汉中郡,分出汉中郡的安阳、西城为西城郡,并设置太守,再分出锡、上庸郡,设置都尉。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2 15:54

三国不是演义 368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张鲁闻知阳平已经陷落,就打算归降曹操,后又采纳阎圃的建议,跑到南山进入巴中。张鲁逃走前,保全封闭了府库里的珍宝。曹操十分赞赏张鲁的善意,就派人去抚慰晓喻他。此时汉中已破,刘雄鸣以及关右军阀程银、侯选也来见曹操投降。路粹则因违犯禁令而被处死刑。曹丕为此很惋惜。】



    此刻敏锐的司马懿看出益州人心惶乱未附,易于袭取,于是就向曹操献计:“刘备诈取了西川,在蜀人心还没归附的情况下,就和孙权争夺江陵(今江陵,当时是荆州的治所),这个良机不要错过啊!现在我军取了汉中,整个益州都人心惶惶,这时若进兵,益州必然土崩瓦解。圣人不能违背天命,也不能失去天赐的机会啊!”

    曹操回答说:“人就是因为永远不能满足而苦恼,已经得到了陇,还想得到蜀啊!”

    这时孙、刘还未交战,正好现在曹操进入汉中,张鲁逃往巴西的消息传来,刘备怕丢了益州,就派使者来向孙权求和,请求重结盟好。

    孙权则命令诸葛瑾回报,同意了与刘备再次联合。于是孙、刘两下罢兵,孙权送回了郝普等人,并把零陵还给了刘备。

    刘备割湘水为界,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刘备,然后刘备领军回了江州。孙、刘双方在荆州的争端这才暂时平息下来。

    事情解决后,孙权把寻阳、阳新给吕蒙作为食邑,又让程普再回去兼领江夏郡,升为荡寇将军。

    程普到任江夏后,杀了数百名反叛的人,而且是把他们全赶到火里烧死的。正巧当天程普患上恶疮,过了一百多天后病死。

    在辅佐孙氏的早期众将中,程普最年长,当时人们都呼他为程公。程普生性喜欢拿财物施舍周济别人,也喜爱士大夫(或指有职位有名望的人,或指将士)。后孙权下令说:“前将军周瑜、程普,他们家的佃客,都不得征收赋税、服徭役。”

    孙、刘讲和之后,刘备自然要返蜀,孙权则从陆口回军,直接去攻合肥!

    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率众围攻合肥,蒋钦、陈武、甘宁、凌统、贺齐等人一起随从征讨,孙权以凌统为右部督。同时又另命张昭分头去攻打匡琦。

    前面曾经详细介绍过,早五、六年前,袁术的旧将陈兰、梅成在江淮间发动叛乱,呼应孙权。曹操派张辽督管张郃、牛盖前去征讨陈兰,于禁、臧霸去征讨梅成,结果梅成假意投降后跑到陈兰那里,两人转入灊山顽抗。于是于禁持续保证了对张辽等军粮草的供给,臧霸则挥军击败了前来救援的韩当等吴军,替张辽解决了后顾之忧。在这些名将们的通力合作下,最后张辽、张郃等彻底平灭了恃险难攻的陈兰、梅成。

    当时,曹操回谯时,就把张辽就地留驻在合肥,与他在一起的除了李典外,还有大名鼎鼎的乐进。不仅如此,扬州刺史温恢也是个通晓军事的人物,而且他在扬州刺史这个位置上前后干了长达十年左右。

    曹操在安排合肥的防务时,嘱咐过两个事:一是张辽、乐进刚留驻时,曹操让他们有情况就和温恢商量。二是曹操征讨张鲁时,给护军薛悌发的教令,教令的信函边写着“贼至乃发”四个字,意思就是敌军来了再打开。

    曹操的这第二条嘱咐是征伐张鲁时才发出的。果然,得到教令的不久后,孙权便率十万军众来围攻合肥,于是大家一块儿把教令打开,教令上说:“如果孙权来到的话,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不得与他们交战。”

    看到教令后,众将都很疑惑。张辽说:“曹公远征在外,等救援到了,敌军他们也肯定把我们攻破了。所以教令上指示抓住敌军没集结好的时机,去迎击他们,挫败他们的锐气,来安定我们的军心,然后就可以守得住了。成败的关键,在此一战,各位还疑惑什么呢?”

    张辽是想遵从曹操的教令出战,而乐进、李典、张辽这三个人平时都不和睦,因此张辽怕他们不愿意。其实,李典与张辽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他慷慨激昂地说:“这是国家大事,看您的计策怎么样而已,我可以因私人间的怨恨而忘却了为公的义理吗?!”

    于是张辽连夜招募敢于追随他冒死出战的士卒,结果招得八百人,然后杀牛来犒赏将士,准备明日大战······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2 15:55

三国不是演义 369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操夺得汉中,却没有采纳司马懿趁刘备身在荆州而继续进击益州的意见。刘备则担心曹操,就和孙权重结盟好。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要求,两人划分荆州,各自罢兵。孙权回军转攻合肥,曹军一方的合肥守将张辽等人依照曹操的指示进行防守。】

    第二天清晨,张辽、李典各率军众出战,张辽身穿铠甲,手持戟,率先攻入敌阵,杀死数十名敌军,还斩了两名敌将,随后他大喊着自己的名字,竟冲破对方的营垒杀入,一直来到孙权的将旗之下。

    孙权大惊,吴军军众吓得不知所措,全都跑到高丘爬上去,用长戟来自保。张辽大声呵斥孙权下来交战,孙权却不敢动弹,他望见张辽所带的部队少,就聚合军队把张辽包围了好几层。

    张辽调控着敢死军(有的翻成:忽左忽右地)指挥突围,径直向前急速猛烈地冲杀,结果吴军的包围竟被撞开,张辽带着麾下身边数十人得以杀出,其余尚在包围之中的军众大声呼唤张辽道:“将军丢下我们了么!”张辽再次回身冲进包围,将剩下的军众解救领出,孙权的人马都纷纷退避,没有敢抵挡张辽的。

    这一战从破晓斗到正午,吴军的锐气被挫伤,丧失了勇气,于是就退回去修筑守备。这下子,合肥守军的军心才安定下来,众将全服了张辽。

    孙权守候在合肥十几天,城也攻不下来,这时吴军军中又碰上疫病流行,孙权只好决定领大军返回江东。

    当时孙权撤兵,东吴各部军兵都已领出并踏上归途,孙权身边只剩车下的虎士一千多人,还有吕蒙、蒋钦、淩统以及甘宁,他们一起跟随孙权在逍遥津津北。

    张辽暗暗观望,得知东吴众军均已上路,于是就立即率领各军的步兵骑兵前来追袭。

    此刻,吴军前部已经出发,而张辽等人突然赶到津北,孙权让人去追回前面的部队,可那些部队相距已远,看情况是追不上了。

    由于张辽来得太快,吴军众将根本没有防备,因此孙权与凌统、甘宁等人在津北被张辽打了个措手不及。

    面对张辽的突然袭击,陈武拼命交斗,结果战死!徐盛则身受创伤,矛(一说牙旗)都失落了,他和宋谦都调头退逃,此时潘璋就身处在他们的后面,潘璋见状便飞奔进前,横马连斩宋谦、徐盛军队中逃跑的两名士兵,其余的军卒才又都回身作战。

    吕蒙、凌统等人拼死来保护孙权,蒋钦也奋力厮杀,甘宁拉弓射击敌军,与凌统等人和追兵死战。甘宁厉声问军乐队为什么不吹奏起来助战,他那豪壮的气概刚强、果断,孙权尤为赞赏。

    其中凌统表现最为突出,他率领亲信三百人冲入敌军包围,扶持保卫着孙权杀出,来到津桥。

    孙权乘骏马上得津桥,不料敌军已把桥梁毁坏,桥上仅剩两块相连着的木板,桥南已被拆除,空着一丈多没板。于是孙权策马飞奔,谷利在马后,让孙权抱住马鞍,放缓缰绳,谷利则于后面持鞭抽马,来助马势,这下孙权才得以越过津桥。

    就在这个孙权几近危险的时候,贺齐率领三千军兵在津南接迎孙权,贺齐领兵抵御抗击敌军,又得回了徐盛所丢失的矛(一说牙旗)。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2 15:55

三国不是演义 370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次日清晨,张辽等人出战,并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成功地大挫敌军的锐气。孙权军攻城不下,再加上闹疫病,就开始撤军。张辽探知孙权大部已走,就追袭敌军,同时拆毁津桥,结果孙权一方的陈武战死,亏得凌统率三百亲兵救出孙权。孙权逃到损坏的津桥,在谷利的帮助下,奋力跃马跳过桥,才得以脱险。】


    回头再说当凌统护送孙权到津桥时,自己又回去交战,最终他的左右人等全部战死,凌统自己也受了伤。凌统在战斗中杀了数十人,他估摸着孙权已经脱身,这才返回。

    凌统跑到津桥,同样看见津桥毁坏,道路断绝,他只得穿着铠甲潜水而行。孙权早已经上了船,当他看见凌统后心里又惊又喜。

    凌统哀痛所带的亲信没有一个人能返回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孙权拽过袖子给他擦拭眼泪,并对凌统说:“公绩(指凌统),死的人已经死去了,如果保住您在,还担心什么没有人?”

    凌统受的伤非常严重,孙权就把凌统留在船上,将他的衣服全都换去。最后凌统的伤势亏得卓氏的良药,因此得以不死。

    孙权上了大船后,聚集众将饮酒宴会,大家一齐离开席位流泪哭泣说:“极其尊贵的人主,常该谨慎稳重。今天的事情,几乎酿成灾祸和失败,众属下感到惊恐,如同失去了天地一般,希望将此事作为永远的警诫。”

    孙权亲自上前止住众人的泪水和哭泣说:“万分惭愧!谨以此事铭刻在心,不只是写在衣外的大带上作为提醒呵。”

    再说张辽在战后询问吴军投降的人说:“先前有个面生紫髯的将军,上身长下身短,骑术娴熟,善于射箭,是谁啊?”

    投降的人回答道:“是孙会稽(指兼领会稽太守的孙权)。”

    张辽和乐进相遇后,说早不知道那就是孙权,不然就紧快追上去,自己将他擒取。

    前番交战,张辽一直杀到孙权面前,当时只恨众寡悬殊,不得不突围而走,这次追袭,张辽差点儿又能擒获孙权,于是全军都感叹遗憾。

    合肥之战以张辽、李典击败孙权而告终。其中张辽极其出色的表现,使得曹操对他非常赞赏,并拜张辽为征东将军。同时也因乐进多次有功,分出五百户食邑,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乐进本人升为右将军。对于李典,则再增给他一百户食邑,加上以前的共三百户。

    张辽等人获胜,曹操得封赏,孙权虽然战败,但对有功人员也得封赏,要想服众,激励部下为自己卖命,这是必须的。

    因此,早在先前孙权得以脱险后,当即就拜谷利为都亭侯。这个谷利本只是孙权身边一个供役使的人,因其忠谨正直而担任亲近监。谷利生性忠心而果敢,诚实而刚烈,言语也遵循礼法,孙权挺喜爱和信任他。

    蒋钦因力战有功,升为荡寇将军,兼领濡须督。

    凌统被拜为偏将军,估计为了弥补凌统丧失了全部亲信,孙权加倍地配给他本部兵马。

    潘璋则被拜为偏将军,统领百名校尉,屯驻在半州。一开始,潘璋在阳羡追随了孙权后,招募了一百多人,只是做个小将领。但他因征讨山贼有功,被任为别部司马。后潘璋又担任吴大市刺奸(指行使督察奸吏贼人职责的官名),结果盗贼绝迹,潘璋也由此而知名,升任了豫章西安长。当年刘表在荆州时,西安县的百姓多次遭受侵掠,自从潘璋在任,敌军就不再入境了。又邻县的建昌有贼人起事作乱,于是潘璋便调任兼领建昌,加官武猛校尉,惩治刁恶百姓,结果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他们全部平定了。潘璋又召集遗落失散的人等,收得了八百人,便带领他们回了建业。这次,潘璋跟着孙权在津北遇袭时阻止士兵逃跑的表现,孙权很赞赏他的勇壮。

    前面交代过,陈武在抵抗中拼命厮杀,最终奋力战死,孙权哀痛他,亲自参加了陈武的葬礼,并命令用陈武的爱妾殉葬,还免除了他家二百家田客的赋役。

    陈武这个人仁爱宽厚,喜好施舍,乡里和远方的客人多来依托他。孙权对陈武尤为亲爱,曾多次到他家来。陈武屡屡立有功劳,最终晋升为偏将军。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2 15:56

三国不是演义 371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合肥之战结束后,曹、孙各自对有功的部下进行封赏。】

    建安二十年九月,巴地的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带领巴夷、賨民来归附曹操,有个叫王平的人也跟随其中到了洛阳。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他本来寄养在外公家,随姓何氏,后来才恢复姓王。

    再说这次朴胡、杜濩来归附,于是朝廷就分割巴郡,让朴胡担任巴东太守,杜濩担任巴西太守,两人都封为列侯。而那个王平也做了代理校尉。

    同月,天子因曹操在外主管负责事务,遇到要对有关人等加以赏赐的情况,有时应该尽快得到天子的允许。为了免去不便,因此天子命令曹操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可以自行封拜诸侯、太守和国相。

    于是,汉献帝下诏书说:
“军队的大事,就在于这个赏赐和责罚。奖勉劝励有善行的人,惩戒有恶行的人,应该在为时极短的时间,因此《司马法》说‘赏赐不能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的原因,是‘想人们很快见到做善事的好处’。昔年在光武中兴时期,邓禹入关,秉承光武帝旨意而便宜行事,拜任军祭酒李文为河东太守,来歙也这样做拜任高峻为通路将军,察究他们的本传,都没有先请示,明显是临时遇着事情而刻官印的。这则是世祖(指刘秀)圣明,他权衡和明确知晓官职的升降,用迅速显示威信和恩德的手段来建立伟大的功勋。至于那《春秋》的道义,大夫出境前往他国,有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的情况,只是所用来利于社稷、安定国家而已。何况您担当主管东方和西方的重臣,身为九州之长,加强征讨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大军出行于境域田郊之外;得失则在于须臾片刻之间,暂停赏赐等待诏命来阻滞耽误治世之事,这本来就不是朕所希望得到的。从今以后,治理政事时,经过审定应该加封帝王给予的封号者,就趁方便刻印章进行非正式地委任,使忠义之人都得以相互激励,不要有迟疑啊!”

    其实这一切多半都是曹操授意的结果,这下子除了称号外,曹操的权力和真正的天子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了。

    建安二十年冬十月,开始设置名号侯到五大夫的爵位。其中名号侯为十八级爵,关中侯为十七级爵,都是黄金印章和紫色的系印绶带;关内、外侯是十六级,则是铜质印章,龟形印纽以及黑色的系印绶带;五大夫为十五级,是铜质印章,环形印纽,也是黑色的系印绶带。以上爵位都只有封号而不享用所管辖地区或封邑的赋税,它们与以前的列侯、关内侯共六等,来赏赐有军功的人。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2 15:56

三国不是演义 372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建安二十年九月,巴地的七姓夷王朴胡、杜濩来归附,朝廷让朴胡担任巴东太守,杜濩担任巴西太守,跟随而来的王平也做了代理校尉。同月,天子命令曹操可以自行封拜诸侯、太守和国相。冬十月,开始设置名号侯到五大夫的爵位。】

    面对张鲁被攻破而逃入巴中的情况,刘备一方的黄权进谏说:“如果失去了汉中,那么三巴(巴、巴东、巴西的合称)将不可拯救,这是割断蜀的大腿和胳膊啊!”于是刘备就让黄权担任护军,率众将领兵前去接张鲁……

    不料曹操的劝降先起了效果,同年十一月,张鲁带着家人及其余下的部众从巴中出降,曹操迎见并礼拜张鲁为镇南将军,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封他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又封张鲁的五个儿子以及阎圃等人都为列侯。不仅如此,曹操还为自己的儿子曹彭祖娶了张鲁的女儿,和张鲁联了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庞德也随张鲁众人降了曹操。曹操平时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便拜他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同时,曹操因李休曾劝张鲁内附,也赐他关内侯的爵位。李休,字子朗。他是个有才智与谋略的人。张鲁先前为镇北将军时,李休任司马,家在南郑。当时汉中有甘露降下,李休见张鲁拥有精兵数万人,又有四面关塞的险固,于是就进言说赤气久衰,黄家当会兴起,打算让张鲁称王号,张鲁没有听从。这次,曹操赐爵李休为关内侯后,又任他为散官骑从,李休便去了邺。

    当初马超入蜀时,估计不方便,就没带妻小走,结果他的妾董和儿子马秋只好留下来依附了张鲁,如今张鲁破败,他们母子俩就落入了曹操之手。曹操把董赏赐给了阎圃,又把马秋交给了张鲁,于是张鲁自己亲手杀了马秋。

    张鲁强有力地占据了巴、汉近三十年,至此终于完结。而这时候黄权带兵来接张鲁,还是迟了一步。

    张鲁投降后,张既劝说曹操迁走汉中的数万户百姓来充实长安以及三辅。同时和洽也陈说曹操及时撤走军队,把那里的百姓迁走,可以省却设置防守的费用,曹操没有采纳和洽的意见。

    正当曹操一方取得汉中,松了口气的时候,司马懿则有他的看法······

    当年司马懿被迫就任,曹操让他与曹丕交游来往,期间司马懿先后升为黄门侍郎,改任议郎、丞相东曹属,不久又调任主簿。

    这时敏锐的司马懿看出益州人心惶乱未附,易于袭取,于是就对曹操说:“刘备用欺诈与暴力俘获了刘璋,蜀人还没归附,又远远地跑去争夺江陵,这个机会不可失去啊!现在如果我军在汉中整饬军旅,炫耀武力,使益州震动,再进兵逼近,益州必然瓦解。趁借着威势,容易建成功业。圣人不能贻误时机,也不能错过时机啊!”(本连载前面也写到司马懿讲过类似的话,那是不同的史书记载其说话的时间不一致而造成的原因,请担待些。)

    曹操回答说:“人就是因为永远不能满足而苦恼,已经得到了陇,还想得到蜀啊!”说完就没采纳司马懿的话。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2 15:56

三国不是演义 373-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刘备在黄权的劝说下派其接迎张鲁,不料张鲁先降了曹操。曹操收降了张鲁及其部下,处置了马超留在汉中的妻小,马氏前部下庞德也归了曹操。此时司马懿劝曹操继续进兵,结果没被采纳。】


    刘晔也进言说:“明公您用五千步卒,就率领他们讨伐董卓,北上击破袁绍,南下征伐刘表,九州百郡,兼并了十分之八,威名震动天下,气势使海外都感到畏惧。如今攻取了汉中,蜀人闻风丧胆,惊恐不能自持,从此地推进向前,蜀地只需传发个檄书就可以平定了。刘备,人中的豪杰啊,他虽遇事爱谋划考虑,但得计迟慢,其得到蜀地的日子不长,蜀人还不信赖他。现在您攻破汉中,蜀人惊恐,其势必自行崩溃。以您的英明,趁着他们崩溃而挥军进逼,没有不能攻克的。如果稍有迟缓,诸葛亮通晓治理之道而担任辅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担任武将,等到蜀地百姓安定下来了,凭借险阻,把守要隘,那么就不可以侵攻了。现在不去攻取,必会成为日后的忧患。”曹操也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

    曹操率军又停留了七天,从蜀地来投降的人说:“蜀中一天要惊扰几十次,虽然刘备斩杀了当事人,可还是不能使其安定。”

    曹操一听,就请来刘晔问道:“现在还能不能攻打啦?”

    刘晔说:“现在已经稍得安定,不可攻打啦。”

    既然不可再攻,曹操就准备回军,商议的人认为韩浩的才智和谋略足以安定边区,便想让他留下来总领各军,镇守汉中。

    曹操说:“我怎么可以没有护军呢?”于是安排韩浩与自己一块儿回去。韩浩就被曹操亲近信任成这个样子。后来韩浩死后,曹操怜恤他,因他没有儿子,便以韩浩的养子韩荣作为其继承人。

    最后,曹操安排让夏侯渊代理都护将军,留下来屯在汉中,督统张郃、徐晃等人继续平定巴郡,自己则于建安二十年十二月率大军从南郑返回,让刘晔担任行军长史,兼领军。

    先前由蜀地投降者的话中可以判断出,此刻刘备已经回来。而现在曹操却又动身返邺了。

    曹操命夏侯渊留守汉中,当即拜他为征西将军,并留下徐晃与夏侯渊在阳平抵御刘备,而让郭淮担任夏侯渊的司马。

    另外,曹操留牵招为中护军,拜曹休为中领军,同时拜杜袭为驸马都尉,留他督管汉中军事。杜袭安抚关怀并开导当地百姓,结果大家自己乐意迁出原地而来到洛、邺定居的,多达八万余人。

    曹操还拜杨阜为金城太守。杨阜尚未出发,又调任武都太守。武都郡邻近蜀汉,杨阜请求依照龚遂以前治理渤海郡的方法,只是力求安定罢了。

    就这样,曹操离开汉中,他带着李休等回邺,其他各军则回长安。此行之中,侍中王粲作五言诗来赞美这次出征的事情: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振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山岳,酒肉踰川坻,
军中多饶饫,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土三千里,往反速如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王粲的这首诗马屁拍得很直接,简直都不需再翻译。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2 15:57

三国不是演义 374-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刘晔也劝曹操继续进兵,曹操也没采纳,当他从蜀中降人口里闻知对方惊惧扰乱,就又向刘晔咨询,刘晔则认为时机已过。曹操决定回军,让夏侯渊督管张郃、徐晃留下守御刘备。】

    再回头说曹操回去时,留下张郃与夏侯渊等人驻守汉中,抵御刘备。

    此时的刘备在袭取益州后,正占据着巴中,于是张郃奉曹操之命来攻,这期间夏侯渊、张郃屡屡侵凌巴界。张郃分统各军,降服了巴东、巴西二郡,还尽量把那里的百姓迁往汉中。

    当时张郃攻下巴西,打算迁走那里的百姓,就进军宕渠、蒙头、荡石。刘备则命令自己所置的巴西太守张飞也相应进兵宕渠。

    张飞与张郃等人在瓦口交战,双方互相对抗了五十几天。最后,张飞率领精兵一万余人,从另外一条路截击张郃军,与其交战。无奈山路狭窄,张郃军前后不能相互援救,结果张飞就打败了张郃。

    张郃丢掉战马攀山而逃,只和十几个部下从偏僻的小路退走,并收兵回了南郑,这下巴地才得安宁。后张郃被拜为荡寇将军。

    同时这段时期,在黄权的谋划下,本来归附曹操的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都被刘备方面攻破。前面介绍过,朴胡、杜濩他俩巴东太守和巴西太守的官衔都是许都方面所置的。

    张郃兵败,他领军撤走后,刘备也返回了成都。

    当时曹操一方的关中护军赵俨接受命令差遣一千二百名士兵前往援助汉中的守备,由平难将军殷署监督并护送他们去。奉命出发的士卒最后和家人告别时,全都面露忧愁。

    殷署出发后一天,赵俨担忧他们会产生兵变,就亲自追到斜谷口,对他们每人进行慰劳,又严重告诫殷署。然后赵俨才回来留住在雍州刺史张既的家。

    殷署军再前行四十里路后,军兵果然叛乱,也不知道殷署的生死。而跟随赵俨自己的步骑一百五十人,都是和叛军一个部队的,有的还是婚姻关系,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各自感到惊慌,都穿着铠甲手持兵器,人人不再安心。

    赵俨想赶回殷署那里,张既等人认为:“如今本营的士兵团体已经骚乱,您一个人赶到也没有什么帮助,可以停下来等待确切的消息。”

    赵俨回答道:“虽然怀疑本营与叛乱的人同谋,他们自当听到出发的人兵变后,并也发动叛乱,但其中又有想从善的人不能自行决断将怎么做,应该在他们犹豫的时候,赶快去安抚平定他。况且我身为他们的主帅,既然不能安抚他们并使其稳定,那么身受祸难,也是命运啊。”于是就出发了。

    赵俨走了三十里路停了下来,放马休息,并把随从人员全都叫了过来,向他们说明了事情成败的利害关系,又是抚慰又是鼓励,态度十分恳切。

    大家听了后,都情绪激昂地说:“死活都会追随护军(指赵俨本人),不敢有二心。”

    然后,大家前行到军中各营,各自召集了挑拣出的众勾结叛乱者八百多人,将他们遣散在野外,只逮捕其中设计谋划的头儿治罪,其余的一概不追究。郡县里所抓捕送来的叛军,全部释放遣送,于是叛军很快都相继回来投降。

    赵俨秘密上报说:“应该派遣将领来大营,召请老兵去镇守关中。”

    曹操得知后就派将军刘柱带领二千人,必须等到他到达后再打发遣送这些当地的军兵前去汉中,不料事情却败露了,结果各营因大受惊扰而骚动,安抚晓谕也无法使他们稳定下来。

    赵俨对众将说:“老兵既少,东边来的军队又没到,所以各营都在策划叛乱的阴谋。如果一旦产成变乱,造成的祸难不可预测。趁着他们犹豫不决时,应当对此事早作了断。”

    于是,赵俨就宣布将派新兵中温和忠厚的一千人留下来镇守关中,其余的人全部送去汉中。

    赵俨立刻召见主管的人,收取各营士兵的花名册,核查各人的家属资产,并分类区别对待。被确定留下来的士兵情绪安定下来,和赵俨同一条心。那些该前往汉中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赵俨一天内全把这些人遣送上路,同时趁机又让所留下来的一千人分散驻扎,并将他们监管控制起来。

    不久,东面的军队来到,再同时采用胁迫和讲道理的方法,把剩下的这一千人迁走,让他们共同东去汉中。就这样,赵俨运用这种不讲信义的诈骗手段,一共胁迫了两万多人去了汉中。
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 三国不是演义——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