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img title="关羽樊城俗语 ——三国系列读本之《品关羽》" alt="关羽樊城俗语 ——三国系列读本之《品关羽》" onload=imgresize(this)>
不久前,在市图书馆,听有关三国时期襄樊战役及关羽之死的主题讲座。间隙,看到市图书馆上架新书中,有解读三国,评点关羽等方面的书籍。脑海总是泛起历史深处的关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铁打的襄阳,水做的樊城”这句俗语和关羽这位“襄阳太守”关联几多?心中有着这样一个结,总是想要穿越时空还原历史,却又总无从知晓本来面目。随即取东方诚明著,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品关羽》一书,仔细品读。
关羽以其义薄云天的高洁人品令后世敬仰,成为与“文圣”孔子并尊的“武圣”,百姓人家也视关羽为神,顶香敬拜。该书作者拂去历史的尘埃,揭开关羽神秘的面纱,回归他的平民身份,从散落的文献缝隙中,去寻找那个遥远的时代,关羽守荆州,攻襄阳,走麦城的经历。让我们随着故事的不断深入,去窥知他鏖战襄阳的苦乐悲喜。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他手下一批文武官员拥戴下,自立为汉中王,建立蜀汉政权,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襄九郡事。作为蜀汉政权任命的“襄阳太守”,关羽要想行使他的职权,或者说为了他的政令能够通行襄阳全境,必须要做一番悉心经营,因为此时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仍然控制在曹操手中。曹操任命曹仁为征南将军驻守樊城,吕常驻防襄阳,又令平寇将军徐晃屯驻宛城(今河南南阳)。他们互为相助,承担着守卫边境的战略任务。持不同政见的两个实力集团,谁也不会自动放弃自己的主张,都密切地注视着对方,蓄势以待,战争的幽灵盘旋在人们的头顶。经过数年的重建与发展,关羽的军队由弱渐强,扩编到十多万人。当关羽接到宛城举事的情报后,认为攻取襄樊,拔除曹军防线的时机成熟。
8月,关羽亲自率主力北上紧紧围困樊城、襄阳。这位善于决斗的勇士,却不擅长于攻城,而现在阻挡在他面前的又是这样两座城。襄阳与樊城联南携北,是连接广袤中原大地与肥沃江汉平原的中间缓冲地带,奔腾不息的汉水从西部遥远的秦岭群山中飞泻而下,辗转而归入长江。襄樊就位于这个转弯处,因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曹军抵御孙刘联军北上的战略要地。
难于让人理解的是,关羽为什么不绕过樊城,长驱直入呢?让樊城孤悬于后,只需要隔断其与中原的联系,阻碍曹军得不到相应的补给与增援,那么曹操的坚守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得而知当时关羽的心境。
为了解救樊城之危,曹操集结与训练七路军马,组建樊城救援兵团赶来救助,却被关羽的狙击部队阻挡于远离樊城的北部,樊城之围仍然未能解除,每天还要承受着关羽攻城部队的冲击,只是战场的态势暂时达到了相对的平衡,双方各自比拼着耐力和勇气。
在樊北战场上,这位不善攻城,喜爱决斗的勇士亲自陷阵迎敌,与庞德大战百余回合,庞德箭伤关羽臂膀,战争的天秤似乎出现了倾斜。忽然,一叶小舟从长江岸边飘摇而来,直至军营,来人自称姓华名佗,字元化。听说关将军身中毒箭,特来医治。
作为襄樊人的我,总是怀疑,怀疑演义的精神产品,怀疑乡间传说,把关羽神化了。但又一想,不管史料考证如何,仅凭高超医术的“神医”加上威武坚毅的“神人”一同汇聚于襄樊,确是罗贯中的神来之笔,给予襄樊的妙笔生花!互相吹捧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作为襄樊人的我总是津津乐道于此,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如同郭靖抗击蒙古大军守襄阳一样,我们不需要尽知历史的真实,我们需要的是一段情感的慰藉……
三国,留给襄樊的这段历史,对于现代的襄樊人来讲,既是一个平面的时空概念,但更多是一个立体的文化概念。丰富而又深厚的民俗遗风,有待襄樊学子去发掘,去认知。能够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的心灵以及我们心灵中的那缕静寂的烛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