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囧虎之懿

[转载] [连载] 三国不是演义——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291-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刘桢和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瑒颇有文采,他们一起被曹丕、曹植兄弟俩亲密友好地对待,因为曹丕、曹植也都喜好文学。另外,曹丕还器重过一个五官将文学,他就是刘廙。】


  
  回头再说刘廙劝哥哥刘望之,可是刘望之不肯听从,果然最终还是被害。
  
  刘廙为此心里害怕,就跑到扬州去了,他在去扬州的路上写信向刘表告辞说:
  
  “先父刘匊过分且荣耀地蒙受了您多多授予的显赫官位,但却没有成就像管仲和齐桓公、狐偃和晋文公那样的功业,辜负了您的恩德,陨命身死,他的一片真心诚意没能得偿所愿。
  
  我哥哥刘望之昔日也被您礼遇,他既没有继承先祖的遗风而建立显扬前世的功绩,也不完全合乎臣子的准则和要求,结果坠入祸罪之中。这是神明不庇祐,上天降下来的灾祸。他悔恨有所辜负,悲伤地号哭都来不及。
  
  我愚昧浅陋,言行大多荒谬,因此怕有谗言多次传播挑拔,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先父刘匊的爱已逝,刘望之的罪责还在,这必会损伤以往天子恩赐的名位,使家门灭亡,被明智睿哲的人所嗤笑。因此我出奔逃窜,长踏水路,近日就到达庐江的寻阳。
  
  昔日楚囚钟仪被拘异乡而操琴演奏南方的音乐;楚人椒举身在郑郊而布荆草于地来思念故国,虽远犹近,我敢忘了您先前对我家的‘所赐’吗?”
  
  刘廙逃脱后,就归附了曹操。曹操征召他为丞相掾属,又调任五官将文学。曹丕十分器重他,命令刘廙去精通草书。刘廙回信说:
  
  “我一开始认为尊卑有别,是礼的固定名分。所以我贪求坚守这小小的节操,不敢研学草书。我一定遵从君长您的命令,实在是知道您勤劳谦恭的本质,您不看重身份的不同,是像那样的高尚;而且尊重平民或寒士,却如这样的友爱。如果使郭隗不被燕国轻视,九九之术(即算术的乘法)不被齐国忽视,那么乐毅就会自己到来,王霸之业就会以此而兴盛。损害一个平常人的节操,成就您崇高的美德,虽然鄙人不明事理,但怎么敢推辞呢?”
  
  刘廙在信里所说的典故是《战国策》中记载的:有人凭借着九九之术来求见齐桓公,齐桓公不肯接纳他。那人说:“像九九之术这种小技艺,而您都能接纳,何况大于九九之术的本事呢?”于是齐桓公布设下庭燎之礼(当时朝觐或宗庙祭拜所设的一种礼节,即在庭中布置照明的火炬)来接见那人。过了不久,隰朋就从远方来到齐国,齐国便凭借他成为了霸主。
发表于 2014-3-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92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介绍刘廙。(是红字,可以不看。)】
  
  如今曹丕做了五官将后,不免要对自己的一班人马进行提拔,于是他亲自去见了主管选举的毛玠,嘱托毛玠对自己所亲近信爱的人升迁。
  
  可毛玠回答说:“老臣因为能忠于职守,有幸得以免除罪过,现在您所说的人不能依次提升官职,所以不敢遵从您的命令。”
  
  当然,是否不符合升迁也不能一概而论,下面一一介绍下曹丕任五官将后的一些人事任命。
  
  常林担任了功曹。
  
  郭淮也被曹丕召来。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郭淮的祖父郭全,做过大司农;父亲郭缊,则担任雁门太守。建安年间,郭淮被举察为孝廉,改任平原府丞。这次曹丕做了五官将,就召郭淮担任门下贼曹。
  
  同样被召来任门下贼曹的还有卢毓。
  
  崔琰本来也和毛玠一起主管人事,后来卢毓则被他推举为冀州主簿。当时天下刚刚建立,人们多有逃亡,因此加重了对逃亡者的惩处法规,逃亡罪还要牵连妻子儿女。
  
  逃亡者的妻子白(这是人的名字)等人,才嫁到夫家几天,尚未与丈夫见过面,大理(掌刑法的官)上奏把她们当街斩杀示众。
  
  钟毓反驳他说:“女子的感情,是和丈夫见面生活后而产生出恩爱,成为了人家的妻子而情义深重。所以《诗经》上说:‘没见到心上人,我的心里感到悲伤;见到他遇到他后,我的心里就平静了。’还有《礼记》上说:‘还没去过宗祠拜见过公婆灵位的女子死了,就送回娘家安葬,因为她没有成为人家的妻子。’现在白(人名)等人活着有未见过丈夫的悲伤,死了有没有成为妻子的痛苦,而官吏商议要判她们死刑,那么如果行过夫妻之礼后的人,怎么再加以什么罪呢?况且《礼记》说‘量刑从轻’,说的就是判人的罪,要拿最轻的刑罚来比照裁定。又有《尚书》说‘与其杀掉无罪之人,不如宁愿犯下不合常法的过错。’因此,判白(人名)等人弃市(就是当街斩杀,再陈尸示众)恐怕过重了。如果因白(人名)等人都接受了聘礼,已经进入夫家的家门,施以刑罚是可以的,但要杀掉她们则判得太重了。”
  
  曹操说:“卢毓所持的意见是对的。他又引经据典,颇有深意,让我赞叹。”因此曹操任卢毓为丞相法曹议令史,又调任西曹议令史。
  
  自从曹丕做了五官中郎将,天下间对他向往仰慕,他那里也宾客如云,唯独邴原却坚守道德规范,秉持纲常准则,倘若不是公事,他就不随意行事和走动。
  
  曹操暗暗派人得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邴原回答说:“我听说国家危难不事奉百官之长,君长离去不尊奉他的世子,这是典章制度啊!”
  
  于是,曹操就调任邴原代替凉茂为五官将长史,并下令说:
      “我儿子庸弱,没有才能,我怕他难以矫正成材,于是就心生过分的要求,勉强您去纠正和勉励他。虽说这是对贤者的重用和崇尚,但我能不惭愧吗!?”
  
  这就是历史上曹操的《转邴原为五官长史令》。
  
  邴原做了五官将长史后,依旧闭门在家自坚操守,不是公事不出门。
  
  有一次,曹丕宴饮聚会,在座宾客多达百十人,曹丕提出一个论题说:“君长和父亲各自都有重病,却只有一颗药丸,只能救一人,该救君长呢?还是父亲呢?”
  
  这个无聊的问题就如同今天的妻子问丈夫:“我和你母亲同时落水,我俩都不会游泳,你先救哪个?”
  
  结果,曹丕这个论题一出口,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救父亲,有的说救君长。当时邴原也在座,他并不参与这个讨论。最后曹丕来征询邴原的意见,邴原突然间出乎意外地回答说:“父亲。”而曹丕也没再刁难邴原。
发表于 2014-3-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293-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丕做了五官将后,在人事上有所提拔,后曹操又把邴原配给他做了长史。有次曹丕问了个对于义理方面两难两可的无聊问题,邴原作答后曹丕也没在为难他。】
  
  且不管邴原的回答有没有其他更深层的意思,起码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他是认为孝大于忠的。这也有道理,谁没有父亲呢?是跟父亲感情深,还是和君主感情深呢?人在为事情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是不由自主地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的。绝大多数人都会遵循这一点,就连曹操也不会例外,因为他也是一个人。
  
  曹操不仅有父亲,而且他本身也是个有儿有女的父亲。作为父亲,当然会替儿女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着想和操心了,中国的现代人为儿子、女儿考虑最多的一是前途、二是婚姻;中国古代人基本也一样,不过他们为女儿考虑最多的则是婚姻,因为古代女人不出门工作,没自立能力,因此如果女儿的婚姻安排得很好,以后她过的日子就不会太差!
  
  曹操也有个爱女还没出嫁,他也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在为女儿物色好夫婿,有个叫丁仪的人跃入了曹操的眼帘。
  
  丁仪,字正礼,沛郡人。他父亲叫丁冲,也就是当年写信让曹操迎汉献帝,后来过量饮酒而死的那位。曹操因丁冲以前曾劝导自己迎接天子,使自己占据先手,所以常常对他感恩戴德。
  
  丁冲早已死去,那么对其报答的最佳方式就是提携他的孩子。因此,曹操听说丁仪是个才学美盛之士,虽然没见过面,但他打算把爱女嫁给丁仪,于是便拿这件事来询问曹丕。
  
  曹丕说:“女人爱看外貌,而正礼(指丁仪)的眼睛‘不方便’,实在是怕您的爱女未必欢喜。我认为不如嫁给伏波将军(指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曹操就听从了曹丕的建议。
  
  不久,曹操又征召丁仪为掾。丁仪来到后,曹操与他谈论,夸奖其才高,曹操说:“丁掾,良士啊!即使他两个眼睛都是瞎的,还是应该把女儿嫁给他,何况只瞎了一只眼呢?这是我的儿子误了我。”
  
  当时丁仪也恼恨由于曹丕的原因,自己没能娶得了魏公主,于是就与曹植亲近友善,多次称赞他是奇才。正好这时曹操也有了打算立曹植接替自己的想法,丁仪趁机又一起赞同。
  
  这个丁仪还有个弟弟,名叫丁廙。丁廙,字敬礼。他年少时就有天赋,博学多闻。一开始被公府征召,建安年间为黄门侍郎。
  
  以前介绍过,丞相长史徐奕留在长安负责安抚工作,后来他先是调任雍州刺史,现在又回来做了东曹属,却不知为何成了丁仪等人的眼中钉。此时丁仪等人在曹操眼里正是红人,被曹操宠信,他们借此一起陷害徐奕。
  
  有人对徐奕说:“以史鱼的秉直,还不如蘧伯玉的才智吗?丁仪正被曹操看重,因此应该考虑向他低头。”
  
  徐奕说:“以曹公的明达圣哲,丁仪难道能够做得了他那些诈伪之事吗!况且以奸邪阴险来事奉君长的人,正是我所能对付的,您怎可用其他那些不入流的想法来规劝我呢?”
  
  因此,徐奕始终没被丁仪一伙所屈服和动摇。后徐奕又出任魏郡太守。
发表于 2014-3-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294-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操本想爱女许配给丁仪,可由于曹丕的阻止,就嫁给了夏侯懋,结果引起了丁仪对曹丕的怨恨,为此丁仪倾向于曹操所看重的曹植。】


  
  建安十六年,吴郡余杭百姓郎稚纠集宗族起兵反叛,军队后又达到几千人。贺齐出兵攻讨,当即又击败郎稚,于是他上表建议分余杭为临水县。
  
  然后,贺齐接受命令到孙权的驻地,等到他该回本郡的时候,孙权亲自出来为他祭祀路神践行,演奏乐曲,跳象舞,就是一种武舞。
  
  孙权对贺齐说:“现今平定天下,统御中国,(能)使风俗不同的远方(或活翻成:异邦)进贡珍宝,让矫健凶猛的野兽停止张牙舞爪(的人),除了您还有谁呢?”
  
  贺齐回答道:“殿下(指孙权)以神明威武而顺应期运,开拓了王霸之业,臣有幸碰到这个机遇,得以策马飞奔在您的风尘之下,帮助您做些微不足道的事,向您尽献鹰犬之劳,这都是臣的愿望。如果风俗不同的远方(或活翻成:异邦)进贡了珍宝,矫健凶猛的野兽停止了张牙舞爪,应该是由于您至高无上的道德,不是臣所能办到的。”
  
  孙权又赏赐给贺齐装有帷幕的车子和骏马,并亲自离座停住车马,让贺齐上车。贺齐推辞不敢,孙权就叫左右人扶贺齐上车,命令开路的官吏士卒和骑兵,都按照在郡中的仪式。
  
  孙权一边望着贺齐,一边笑着说:“人应该努力,不累积善行和勤奋,这种待遇是不可能得到的。”等贺齐离开一百多步后,孙权才回身。
  
  这一年,孙权又追拜步骘使持节、征南中郎将。
  
  前面也曾详细介绍过,当年王朗被孙策击败,许靖就出海逃到了交阯,交阯太守士燮对许靖十分厚待,倍加尊敬。后来,张翔奉命招纳许靖不成,就私自断绝了许靖和许都方面的联系。
  
  如今,刘璋派使者来招许靖入蜀,许靖便同许慈等人一起从交州入蜀。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他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事奉刘熙,熟知郑氏学说(指郑玄),研究《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
  
  再说许靖来蜀后,刘璋让他担任巴郡、广汉太守。现在,在蜀郡里任职长达十年的蜀郡太守王商死在任上,于是就由许靖接替他,继续担任蜀郡太守。
发表于 2014-3-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95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建安十六年,孙权派贺齐平定了吴郡余杭的叛乱。而身在交州的许靖也被刘璋请入蜀,后许靖接任了蜀郡太守。】     






    许靖任蜀郡太守后,有个叫彭羕的人向他推荐秦宓。彭羕,字永年,广汉人。他身高八尺,合今天一米八四,容颜相貌十分壮美。然而彭羕这个人性格骄傲,对他人多有轻视,只是敬重同郡的秦宓。


    彭羕向许靖推荐说:
  “昔日殷高宗梦见傅说,周文王访求吕尚,直到汉高祖,他从平民百姓中招纳了郦食其,这是帝王之所以开创基业,传于子孙,光大他功绩的原因。如今明府您通过考察古事,来研究帝王统治天下的大中至正之道,言行符合神灵的意志,体现如同公刘般的德行,施布像召伯德政那样的恩惠,那么《诗经》中的《清庙》这种诗篇便会由此而产生,赞扬和指责人物时事的公正举动便会由此而盛行,然而辅佐您的人手还不齐备,就好比鸟类的双翅中缺少六根正羽一般。
    伏(书信中的敬词)见处士绵竹的秦宓,胸怀仲山甫那样的品德,遵循隽生那样的正直,他头枕山石、口漱涧流,隐居山林,穿着以乱麻为絮的袍子吟诵歌唱(意为安于贫困而心态怡和),既在仁义之路安身自处,又在广大壮阔的天地之间不热衷于名利。他具有崇高的节操品行,并保持本性不使之有所损毁,即使是隐退的古人,也没法超过他。如果明府您能招来此人,必会得到忠诚正直和襟怀磊落的美誉,获取巨大的功利,建立功勋,然后再记录下您的功绩,存放在帝王收藏文书的府库里,在后世扬名,不也是美事吗!”



        而彭羕所推荐的这个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秦宓年轻时就有才华和学识,州郡里征召任命他,他总是说自己有病不去。


    老早以前,秦宓曾给益州牧刘焉上书推荐儒士任安说:
  “昔年百里奚、蹇叔在年老的时候制定良策,甘罗、子奇在少年时期建立功勋,因此《尚书》赞美老年人,而《易经》称颂颜渊,长久以来就知道选拔士人,任用贤能,不拘泥年龄的大小,这是很明显的。最近以来,全国由官吏荐举,经过考核而提拔的官员中,大多是年轻人而遗漏了年长的人,大众的意见不一致,赞成和反对者参半,这是太平时期的安定步伐,不是乱世里急需办的事情。要想挽救危亡而抚定祸乱,修养自身来使人民安宁,那么就应该卓越超群,与时俗的志趣不同,震惊邻国,惊动四方,上符合天意,下顺应人心;已经顺应符合了天和人,同时内心反省自己也没有愧疚之处,那么就算是遭遇灾荒祸乱,还担忧什么?惧怕什么呢?昔日楚地叶公喜欢龙,神龙从天上飞下到他家。结果假喜欢都能通达上天,何况是真的呢?
    如今处士任安,仁义正直,名声流传四方,如果让他被您举察,那么整个州都会服您。昔日商汤提拔伊尹,不仁的人都躲远;何武荐举龚胜、龚舍,这二人都名载史册。因此,贪求寻、常的高度(八尺为寻;一丈六尺为常),而忽略了万仞的高山;乐于眼前的表扬,而舍弃了天下的赞美,这实在是古时候之所以慎重的。才开始要凿开石头搜寻白玉,剖开蚌壳求取珍珠,然而现在随侯珠、和氏璧光亮耀眼,有如明亮的太阳,还有什么疑惑的呢!?我的确知道白天不用拿蜡烛来点,因为太阳有充足的光辉,只是我的情意真挚,喋喋不休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发表于 2014-3-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296-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许靖任蜀郡太守后,有个叫彭羕的人向他推荐秦宓。】
  
  秦宓信中所说的任安,字定祖,广汉绵竹人。当时同郡有个不应朝廷以礼征聘的隐士叫杨厚,任安年轻时曾事奉他,并深入研究杨厚的图讖之术。
  
  年轻时的任安也游历过京师,在太学游学,学习结束后就回到家乡教学,与董扶都在学问和品行上齐名。后来郡里请他做了功曹,州里又征召他担任了治中别驾,可是他最终都没有长期地任职。
  
  再后来任安被推举为孝廉、茂才,经太尉举荐,改拜博士,并派公车来征召,任安都称病不去。
  
  益州牧刘焉上表荐说任安“对法度领悟精深,激励自己的节操,使之高远,看他的器局度量,估计是国家的大宝(意为不可多得的贤才),应该使他位处佐助君王的辅臣,来消除不同寻常的灾祸和过失。玄纁(是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之礼,所应该用来对他下达召见的命令。”不料,通往京师的道路阻塞,最终也没见到皇帝下达的任命。早在建安七年,任安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他的门人敬慕他,为其立碑刻字。
  
  起先,秦宓的同郡人王商在刘璋时期担任治中从事时,就给秦宓写信说:
  
  “贫贱困苦,什么时候才可以终此一生呢!(意为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卞和炫耀宝玉而扬名世间,您应该来一次,与州牧大人相见。”
  
  秦宓回信说:“昔日尧优待许由,不是不宽厚,可许由还是去洗他的双耳,不愿听尧授任他官职的话;楚国聘请庄周,不是不优厚,可庄周手持鱼竿,对此考虑都不考虑。《易经》上说:‘确实啊!他是不可改变的’,还有什么好炫耀的呢?而且以国君的贤明,你为良好的辅弼,不趁这个时候献出萧何、张良那样的策略,就不足以算是有智慧。我得以在田地之中背受曝晒,诵读颜回的‘箪食瓢饮’,吟咏原宪茅屋瓦牖的清贫,常常在林木与水泽间漫游,与长沮、桀溺这样的人为伴,倾听黑猿的悲吟,观看鹤在曲折深远的沼泽鸣叫,以安身立命为快乐,以没有忧愁为幸福,身负虚幻不实的名声,处于占卜都不灵验的地位,知道我的人很少,那么我就显贵啦。这是我得志的关键时刻,有什么困苦的忧伤呢!”
  
  先前也介绍过,王商担任蜀郡太守时,他曾经为严君平、李弘立祠。当时与其同郡的秦宓也写信给王商说:
  
  “我身患疾病躲在家里不出门,刚刚才知道足下您为严、李立了祠,您可以称得上是厚待朋辈,勤勉同类的人啊!看严氏的文章,冠盖天下,他那许由、伯夷那样高洁的情操,如同山岳一样不可动摇,即使杨朱没有赞叹,他还是光亮耀眼。如果李仲元没遇到《法言》,他的美名必定会埋没,这是他没有像虎豹斑纹般绚丽的文采的缘故,他可以说是攀龙附凤的人。像扬子云那样潜心撰写编著,对当世有所补益,蟠屈在泥污中不染黑,行为仿效孔子,至今天下还在谈论吟咏他优美的辞章。国家有这种人,可以显扬四方,奇怪的是您却不替这些人立祠堂。蜀地本来没有学士,文翁派遣司马相如到东方学习了七经,回来教给官吏百姓,于是蜀地的学术能够和齐、鲁相匹。所以《地理志》说:‘文翁倡导其教育,司马相如做他的老师。’汉家获得士人,在那个时代是很多的;董仲舒之类的人不知道封禅的礼节,司马相如就制定了那个礼仪。能制定和创造礼乐,移风易俗,不是礼教所使之有条理而对世间有益的事情吗?虽然司马相如有卓王孙的牵累,但还是犹如孔子推崇齐桓公的霸业,公羊高认为叔术的谦让很贤明一样。我也赞许司马长卿的教化,应该为他立祠堂,速速定下他的铭文。”
发表于 2014-3-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296-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许靖任蜀郡太守后,有个叫彭羕的人向他推荐秦宓。】
  
  秦宓信中所说的任安,字定祖,广汉绵竹人。当时同郡有个不应朝廷以礼征聘的隐士叫杨厚,任安年轻时曾事奉他,并深入研究杨厚的图讖之术。
  
  年轻时的任安也游历过京师,在太学游学,学习结束后就回到家乡教学,与董扶都在学问和品行上齐名。后来郡里请他做了功曹,州里又征召他担任了治中别驾,可是他最终都没有长期地任职。
  
  再后来任安被推举为孝廉、茂才,经太尉举荐,改拜博士,并派公车来征召,任安都称病不去。
  
  益州牧刘焉上表荐说任安“对法度领悟精深,激励自己的节操,使之高远,看他的器局度量,估计是国家的大宝(意为不可多得的贤才),应该使他位处佐助君王的辅臣,来消除不同寻常的灾祸和过失。玄纁(是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之礼,所应该用来对他下达召见的命令。”不料,通往京师的道路阻塞,最终也没见到皇帝下达的任命。早在建安七年,任安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他的门人敬慕他,为其立碑刻字。
  
  起先,秦宓的同郡人王商在刘璋时期担任治中从事时,就给秦宓写信说:
  
  “贫贱困苦,什么时候才可以终此一生呢!(意为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卞和炫耀宝玉而扬名世间,您应该来一次,与州牧大人相见。”
  
  秦宓回信说:“昔日尧优待许由,不是不宽厚,可许由还是去洗他的双耳,不愿听尧授任他官职的话;楚国聘请庄周,不是不优厚,可庄周手持鱼竿,对此考虑都不考虑。《易经》上说:‘确实啊!他是不可改变的’,还有什么好炫耀的呢?而且以国君的贤明,你为良好的辅弼,不趁这个时候献出萧何、张良那样的策略,就不足以算是有智慧。我得以在田地之中背受曝晒,诵读颜回的‘箪食瓢饮’,吟咏原宪茅屋瓦牖的清贫,常常在林木与水泽间漫游,与长沮、桀溺这样的人为伴,倾听黑猿的悲吟,观看鹤在曲折深远的沼泽鸣叫,以安身立命为快乐,以没有忧愁为幸福,身负虚幻不实的名声,处于占卜都不灵验的地位,知道我的人很少,那么我就显贵啦。这是我得志的关键时刻,有什么困苦的忧伤呢!”
  
  先前也介绍过,王商担任蜀郡太守时,他曾经为严君平、李弘立祠。当时与其同郡的秦宓也写信给王商说:
  
  “我身患疾病躲在家里不出门,刚刚才知道足下您为严、李立了祠,您可以称得上是厚待朋辈,勤勉同类的人啊!看严氏的文章,冠盖天下,他那许由、伯夷那样高洁的情操,如同山岳一样不可动摇,即使杨朱没有赞叹,他还是光亮耀眼。如果李仲元没遇到《法言》,他的美名必定会埋没,这是他没有像虎豹斑纹般绚丽的文采的缘故,他可以说是攀龙附凤的人。像扬子云那样潜心撰写编著,对当世有所补益,蟠屈在泥污中不染黑,行为仿效孔子,至今天下还在谈论吟咏他优美的辞章。国家有这种人,可以显扬四方,奇怪的是您却不替这些人立祠堂。蜀地本来没有学士,文翁派遣司马相如到东方学习了七经,回来教给官吏百姓,于是蜀地的学术能够和齐、鲁相匹。所以《地理志》说:‘文翁倡导其教育,司马相如做他的老师。’汉家获得士人,在那个时代是很多的;董仲舒之类的人不知道封禅的礼节,司马相如就制定了那个礼仪。能制定和创造礼乐,移风易俗,不是礼教所使之有条理而对世间有益的事情吗?虽然司马相如有卓王孙的牵累,但还是犹如孔子推崇齐桓公的霸业,公羊高认为叔术的谦让很贤明一样。我也赞许司马长卿的教化,应该为他立祠堂,速速定下他的铭文。”
发表于 2014-3-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297-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介绍秦宓。(红字可以不看)】
  
  此前,李权向秦宓借《战国策》,秦宓说:“战国都是些纵横之术,您用它干什么?”
  
  李权答道:“仲尼(指孔子)、严君平,积聚了很多书,来写成了《春秋》、《指归》的书,所以大海靠水流相汇合而广大,君子靠学识丰富而广博。”
  
  秦宓回复说:
  
  “书不是历史记载和周代图录的,仲尼(指孔子)都不采用;道不是关于虚无自然的,严君平都不会作为根据而推广发挥。大海因接受淤泥,每年要涤清一次;君子虽然学识渊博,但是不符合礼节的则不看。现在《战国策》说的是张仪、苏秦反覆无常的权术,杀死他人让自己活命,灭亡他人使自己留存,这是经义所憎恨的。因此孔子发愤撰写《春秋》,重要的就是遵循正道,他又编《孝经》,广泛地讲述德行。杜绝乱源的开端,防备祸患的萌芽,预先就有所阻止,所以老子在祸害未萌发前就断绝它,难道不正确吗!成汤大圣人,他看到野生的鱼而犯下追赶捕捉的过失;鲁定公大贤者,见到歌女舞伎而丢弃了朝廷的政事,像这类人的过失,怎能说得完呢?道家的法说:‘不去看自己所想要的,就能使自己的心不乱。’因此天地以正道示人,日月能固守其运行规律而常明,正直得如同箭矢一般,是君子所遵循的。《洪范》记录灾祸,言语状貌都表现出来,何必要看《战国策》的诡诈权变呢!”
  
  有人又对秦宓说:“足下您打算把自己比作巢父、许由、商山四皓,为什么还发挥文采而表现出您奇特的才智呢?”
  
  秦宓回答道:“我的文章不能把话全都说得完全,说的话又不能把意思全都表达出来,有什么文采可以表现呢!昔日孔子三次见鲁哀公,说的话编成了七卷书(共八卷,有一卷是目录),事情大概还是有不能沉默不语的。接舆边走边唱,论文家用他来为篇章增添光彩;渔父吟唱沧浪之歌,贤能者以此来给文章生色。而这二人,不是想在当时有所求的。虎生来就花纹夺目,凤生来就羽分五色,难道它们是用五彩的颜色自己装饰描画的吗?是天生自然的啊。《河图》、《洛书》因文采而盛行,六经典籍因文采而产生,君子专一于礼乐教化(出自《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占卦翻译得牵强有误),采集辞藻对其又能有什么损伤呢!(其中的意味难以表达,只能意会。好比说:“只要你是一心忧国忧民,用再尖锐的文字写出抨击文章也是不犯错误的。”这句话虽和本文不是一个意思,但是同一个原理。听懂了没?)像我这样的愚钝,还以革子成的错误为耻,何况比我贤良的人呢?!”
  
  可以看得出来,这个秦宓不管事情大小,动不动就引经据典,长篇大论,还穷讲究文体格式。他为了照顾到文章里骈句的存在,不惜把同举的一种类型的例子拆开,再分别去说同一句话,简直是废话迭出,看的人觉得累,翻译的人更觉得累!在现在人看来,秦宓有些迂腐,而在当时看来,他还是颇有才学的。
  
  而那个推荐秦宓的彭羕后来在州里任职,职位不过是个小小的书佐。再后来,彭羕又被众人在刘璋面前所毁谤,结果刘璋对其施以髡钳之刑,就是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就这样,彭羕被刘璋罚为刑徒,成了服劳役的犯人。
发表于 2014-3-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298-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继续介绍秦宓,以及彭羕。】
  
  一开始,朝廷被迁来迁去,把政府机构以前的典章制度搞得乱七八糟。自从迁都到许之后,渐渐又恢复了法律制度,卫觊则根据古代的义理对法律多所校订改正。
  
  而此时的关西众将虽然表面上归附,实际却不可信任。于是司隶校尉钟繇请求派三千名军兵入关,对外假托讨伐张鲁,实则用这些军队来强取人质和任子。
  
  曹操让荀彧拿这件事来问卫觊,卫觊认为:“西面的众将,都是些低贱的人趁势兴起,并没有雄霸天下之心,只是暂且贪求眼前的安乐而已。如今国家对他们优厚地加以爵位和名号,满足了他们对名利的欲望,因此不是有重大的事故,不用担忧他们产生变乱,应该先做紧要的事,以后再想办法解决他们。如果派部队进入关中,就该去攻讨张鲁,而张鲁在深山,道路又不通,他们必会怀疑我们真实的意图。一旦惊动了他们,他们地理险要,人多势众,到那时候几乎就难以解决了!”
  
  荀彧把卫觊的意见呈报给曹操,曹操一开始还赞同,可后来考虑到当初放权给钟繇,让人家自主管理,自行拿主意,因此不听从钟繇的建议又不好,于是按照钟繇的请求发兵关中。
  
  曹操对外宣布的要派钟繇等人攻讨张鲁的消息传出后,高柔跑来劝谏曹操,他认为:“现在轻率地派遣大军前去,西有韩遂、马超,他们会认为我方是为了对付他们才出兵,因此他们将会相互煽动作乱造反,应该先招纳关中三辅之地,如果三辅平定了,那么向汉中传布个檄文就可以平定那里。”
  
  前面详细介绍过这个高柔,他是高幹的族弟(或族侄)。起先,高幹投降后不久,又领着并州反叛,高柔则自己跑来归附了曹操,曹操想找个事由将他诛杀,于是就让高柔担任刺奸令史。
  
  可是高柔这个人执法公允得当,牢狱里都没有滞留未判决的人,另外高柔日夜辛劳,勤奋不懈,以至于会抱膝抱着文书睡着。曹操曾在夜里便装出行,暗中访察各官吏,他看见高柔工作成这个样子,心里爱怜,就慢慢解下自己的皮衣,盖在高柔身上后离开,从此高柔就被征召为丞相仓曹属。
发表于 2014-3-8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299-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司隶校尉钟繇请求曹操派三千名军兵入关,对外假托讨伐张鲁,实则用这些军队来强取不可信任的关中军阀的质子。曹操考虑到当初放权给钟繇,于是不顾高柔、卫觊的反对,按照钟繇的请求发兵关中。】



  曹操发兵关中的真实意图外人并不知道,只以为是要攻打汉中。因此,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远远地听说曹操要派遣钟繇等向汉中讨伐张鲁,担心危及自己,所以心怀恐惧。

  别驾从事蜀郡的张松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就劝说刘璋道:“曹公军队强大,天下无敌,如果他凭借张鲁的物资财力来攻取蜀地,谁能抵御他呢?”

  刘璋说:“我本就担忧这件事,但是没有办法。”

  张松又说:“刘豫州(指刘备),是使君你的宗室,又是曹公积怨甚深的仇敌,他善于用兵,如果让他征讨张鲁,张鲁必败。张鲁一败,那么益州就强了,就算是曹公来了,也无能为力。”

  这时主簿黄权表示反对。这个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他年轻时担任郡吏,又被州牧刘璋召为主簿。

  此刻,黄权进谏道:“左将军有勇武的名声,如今请他到来,要是拿他当作部曲对待,那么他心里就会不满,要是用宾客之礼对待他,那么一个国家不容不下二个君主。如果客人有泰山那样的安稳,那么主人就会有像堆迭起来的蛋那样的危险。我们可以只管封闭四境,来等待黄河变清(意为天下升平祥瑞)。”

  结果刘璋还是认为张松说得对,他没听从黄权的建议,再次让法正接受使命,又命令孟达作为法正的副手,让他们各自领二千名军兵,将这些部队送去帮助刘备守备,并迎接刘备入蜀。

  为了刘璋迎接刘备的事,不光是黄权劝,刘巴也来劝谏刘璋,他说:“刘备,才能超群的人啊,他进入益州必会成为祸害,不能让他进来。”不用说,刘璋又是不采纳。

  再说法正以及孟达奉命率领四千人到了刘备这里,前前后后花费了数以亿计的财物,用来赠送或买通他人。

  法正宣达了刘璋的意思后,暗暗趁着这个机会向刘备进献可以攻取益州的计策,他说:“以明将军您的杰出才智,利用刘牧(指刘璋)的懦弱;再加上张松这个益州的得力重臣,让他来在内部响应;然后您借助益州的殷实富足,凭藉天府之国的险要阻塞,以这些来成就霸业,易如反掌啊。”刘备也认为很对。

  最终,孟达留下帮助刘备守备,法正回了蜀。

  后张松又劝说刘璋道:“现在州里的众将庞羲、李异等人都自恃有功,骄矜纵恣,将会有二心,如果得不到豫州(指刘备)的帮助,那么敌人在外部进攻,百姓在内部进攻,这是必败之路啊。”刘璋听从了他的话,就派法正正式去请刘备入益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2-6 14:16 , Processed in 0.7081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