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囧虎之懿

[转载] [连载] 三国不是演义——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4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71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这一年,曹操通过蒋济的推荐,提任了扬州的名士胡质,但他却没能听从蒋济不同意迁徙淮南百姓的建议,结果导致江、淮地区的十几万民众因受惊吓而全部渡江向东到吴,长江以西立刻成了一片空地,合肥以南竟只有皖城还在!】
    建安十四年秋七月,曹操军从涡水进入淮水,再出肥水,驻扎在合肥。八月二十四,曹操下令说:
  “近年以来,军队数次出征,有时遇上疫病,官兵死亡而不能回家,夫妇两隔,百姓流离失所,而仁者难道乐意这样吗?是不得已啊。现在命令死者家里没有产业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县里的官府不许不供给他粮食,长官慰问抚恤,来符合我的意愿。”
  
    这年又设置扬州郡县的长官,并在淮南公开招募屯田,任仓慈为绥集都尉。
  
    要屯田就必须得灌溉,要灌溉就必须得依靠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就是芍陂。陂就是湖塘的意思。芍陂,又名期思陂。它是古代淮水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相传是春秋时的孙叔敖所开凿,是引渒水流经白芍亭向东蓄水而积成湖的,所以就称作芍陂,具体地址就在今天的安徽寿县南。
  
    曹操为了能有效地屯田,就下令继续开凿芍陂。芍陂临近寿春,前齐郡太守、门下督徐宣随从曹操到了寿春,当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他手下有部众数万人,凭险要而据守。先前曾派遣偏将前去征讨,但没能攻取。
    于是,曹操问众臣下可不可以讨伐,大家都说:“山又高又陡峭,而溪谷又深又狭窄,易守难攻;且没有那里不足以成为损害,得到那里也不足以成为好处。”
    可刘晔说:“陈策等小子,趁着大乱跑到险要之地,然后就依仗此地称强罢了,不是用封爵授官或用威信就能使他降伏的。前去的偏将资历浅,而中原尚未平定,所以陈策敢占据险要来拒守。现在天下已经大致平定,后降伏的人就要先诛杀。怕死和追求赏赐,愚笨和聪明的人都是一样的,因此广武君为韩信谋划策略时,说他的威名足以先用声势,后用实力而征服邻国。何况明公您的恩德,征讨东面,而西面的人就会抱怨不先来解救他们,所以您先公布悬赏和招募,然后派大军进临,您宣布命令的那天,军营大门一开启,敌人就自己崩溃了。”
    曹操笑着说:“您话说得差不多!”于是就派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一到那里就击败了陈策,果然如同刘晔所预计的那样。曹操回来后,就征召刘晔为司空仓曹掾。
  
    再说孙权去年征合肥无功而返,今年又准备再次出兵,张纮劝谏说:“自古以来,帝王就是受命于天的君长,虽然有天帝神灵在上佐助,礼乐教化在下传播,但也得依靠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来彰显他的功勋。然而贵在看时机而发动,然后才能建立威望。如今您正遭遇四方的危难,要想建有匡扶危亡的功勋,应该暂且息兵收军,广范开展栽种和养殖,任用贤才,使用能人,致力于推崇宽仁和恩惠,顺应上天的意志来实施诛讨,就可以不用劳累而平定天下了。”于是孙权就中止了出兵的计划。
  
    建安十四年冬十月,荆州发生地震。这一年,韩遂派遣阎行来见曹操,曹操对阎行挺厚待,并上表拜他犍为太守,阎行趁此请求让他的父亲进京侍卫天子。
    阎行回去见到韩遂后,向他宣告曹操教令说:
  “告文约(指韩遂):您一开始起兵时,自有被逼无奈的原因,这些我全都清楚。您该早早来京,共同辅佐朝廷和国家。”
    然后阎行借这个机会对韩遂说:“我也是为了将军您,您起兵以来有三十几年了,百姓士兵疲劳困苦,我们所处的地域又狭小,应该早早主动去归附。所以我先前在鄴时,自己启奏该让我老父亲到京师去,实在是想让将军您也应派一个儿子去,以显示赤诚之心。”
    韩遂说:“暂且可以再观望几年!”之后,韩遂就打发自己的儿子,与阎行的父母一起向东进京。
发表于 2014-2-2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72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建安十四年秋七月,曹操军从涡水进入淮水,再出肥水,驻扎在合肥。为了弥补先前的失策,曹操下令继续开凿芍陂,在淮南公开招募屯田,并剿灭地区匪贼。同年十月,韩遂派阎行来见曹操,曹操又借这个机会,拉拢本就不主张割据的阎行,让他劝说韩遂投诚。】

    到了建安十四年十二月,结束南征动作的曹军又从合肥回到谯。曹操以夏侯渊为行领军,让他督管众将攻打在庐江叛乱的雷绪,结果雷绪被攻破。
  
    江淮之间不光是雷绪有能力搞叛乱,还有一伙儿相对来说更有些实力的群体。单论江淮地区,他们自打袁术时代圌开始,再经历刘馥时代,一直存留到现在,他们就是庐江人陈兰、梅成!他俩本是袁术的旧将,当年在兵败后逃入灊山躲藏。
    这前后,占据了灊(现旧址在安徽省霍山县东北)的陈兰、梅成又煽动六安县的氐人反叛,于是曹操又派于禁、臧霸征讨梅成,荡寇将军张辽督管张郃、牛盖征讨陈兰。
    先说于禁一到,梅成就率领部众三千余人假装向于禁投降,于禁就带兵回去了。等于禁走了以后,梅成再次反叛,他带着自己的部队跑到陈兰那里,一起转移进灊山拒守。而张辽等人正与陈兰相持,军粮少,于禁就前后源源不断地替张辽军运送粮草。
    不知道陈兰在灊的叛乱举动是不是有孙权在支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东吴对此非常关注,吴将韩当也赶来接应。
    张辽攻打陈兰的同时,臧霸再被派遣到皖,去攻打吴将韩当,不让孙权方面救陈兰。
    为了粉碎曹操的计划,韩当派兵迎击臧霸,两军在逢龙大战。紧接着韩当再派军队到夹石截击臧霸,臧霸则挥军击败了来袭的吴军,回到舒驻扎。
    此时孙权正派了数万人乘船进驻舒口,好分兵救陈兰,听说臧霸军屯驻在舒,就撤军逃回。
    臧霸得到消息,带兵连夜追赶,到了天亮,已经行军了一百多里。然后臧霸指挥军队截击吴军头尾的部队。当时吴军被打得上不了船,由于情势困迫,十分危急,很多吴军都直接跳到水里逃跑。因此,吴军无法救陈兰,臧霸也就帮张辽解除了后顾之忧。
    有了臧霸挡住了吴军的支援,张辽就一心一意地进攻灊山。灊山中有天柱山,高陡险峻,山脉长达二十多里,山道险要狭窄,只有一人多宽,陈兰等人就上面驻扎。
    张辽想进军,众将说:“我军兵少道路又险,难以深入。”
    张辽说:“这就是所说的狭路上一对一相逢,勇猛的人才能得以前进。”
    于是,张辽就进兵到山下扎了营,然后发动进攻,结果斩获了陈兰和梅成的首级,把他们的部队全部俘虏。
    曹操评论众将的功劳时说:“登上天柱山,踏过峻险,来斩取陈兰、梅成,这是荡寇将军的功劳啊!”
    为此,张辽被增加了食邑,还获得了假节的殊荣。当然,同张辽一起征讨的张郃也有功劳。
  
    另外,于禁因保证了张辽军的粮草供应,功不可没,因此被增加食邑二百户,加上以前总共一千二百户。
    于禁这个人圌治军严整,缴获贼军的财物,自己从不拿一分一毫,因此他得到的赏赐特别多。然而他用法令来约束管理部下,所以在士兵中不太得人心。
    曹操曾一直恼恨朱灵,就想夺走他的军队。因于禁有威严持重之风,就派他带领几十名骑兵,持着命令,径直来到朱灵营中夺他的军权,而朱灵及其部众没有人敢动的,于是曹操就任朱灵为于禁的部下督,众人都对于禁因畏惧而慑服,于禁就是被大家敬畏成这个样子。
    有人评价:曹操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如此功绩,而当时他的优秀将领中则以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这五个人最为突出!
    张辽因智勇绝伦而在军中闻名遐迩,他不仅武力超出常人,而且还具备卓越的指挥才能;乐进则是出了名的骁勇果敢;于禁最是坚毅持重,威严过人,军中很畏惧他;张郃则以用兵灵活,巧诈机变而著称,曹操也曾把张郃比作韩信;徐晃生性简朴,小心谨慎,用兵时总是先远远地派出侦察人员探知清楚敌情,并先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有利地位(或翻成:先做好不能打胜的准备),然后再开始交战。徐晃作战时为了争得军事优势和追击逃敌,他的部下们往往都没空吃饭。
    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都是名将,曹操每次征伐,都轮流让他们五人在进军时作为前锋,回军时则担任断后保卫的工作。
    到了后来,那个朱灵也终于成为一名良将,名声仅次于徐晃等人,他官职一直做到后将军,这是后话。

评分

参与人数 1智力 +6 收起 理由
囧虎之懿 + 6 温县司马懿是好人,非常能坚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5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73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曹军结束南征,并于同期扑灭江淮地区的叛乱和前割据势力的残部。】
        曹操的老部下史涣也于建安十四年这一年死去,史涣的儿子史静继承了他的爵位。还有昔日董系军阀段煨也老死,此时他担任大鸿胪光禄大夫。
        同年,曹、孙双方在南郡的争夺也见了分晓,算来周瑜、程普等人和曹仁已经相持了一年多,魏军伤亡十分重大,曹仁只好弃城而走。
        而刘备与周瑜把曹仁围困在江陵期间,已另派关羽断绝了北路。汝南太守李通率军众攻击关羽军,他亲自下马拔掉鹿角杀入包围,且战且前,来接迎曹仁军。
        李通在此战中勇猛为众将之冠,不料却在半道上得病死去,时年四十二岁。李通死后,被追增食邑二百户,加上以前的共四百户。
        再说曹仁退走后,周瑜就占据了南郡,安抚平定了荆州,周泰则率兵屯驻在岑。
        既然获胜得地,就得封赏拜官。于是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兼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圌阳、州陵为周瑜的奉邑,让他屯据在江陵。
        程普被拜为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所在沙羡,食邑也是四个县。
        吕范也被拜为裨将军,领彭泽太守,奉邑为彭泽、柴桑、历阳。
        吕蒙回军后,被拜为偏将军,领寻阳令。
        韩当升为偏将军,领永昌太守。
        黄盖则被拜为武锋中郎将。
        凌统也升任校尉。
        周瑜为南郡太守的同年,同意分出南岸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各地区资助给刘备,可刘备认为自己分到的地皮有点小,就又向孙权再借几个郡用用。
        借地皮是大事,可不是说借就借,得容对方一个考虑的过程,因此此刻摆在刘备面前只有一条路好走:先容身立足,再图发展!
        于是,刘备在油江口另立营盘,并把该地改名为公圌安。刘表的官吏士兵以前随刘琮被动降入曹军的,大多跑来叛投刘备。
        刘备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又巡行征讨荆州南部四郡,先把周瑜答应分给自己的地皮拿到手再说。
        结果,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全部投降。还有种说法是武陵太守金旋被刘备所杀。
        金旋,字元机,京兆人。历任黄门郎、汉阳太守,又被征拜为议郎,升任中郎将,兼领武陵太守,此次刘备南巡,攻击劫杀了金旋。金旋死后,留下个儿子叫金祎,我们日后自会说到他。
发表于 2014-2-25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74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建安十四年这一年,早年董系军阀之一的段煨和曹操的老部下史涣死去。曹仁也与吴军相持了一年多后弃城而走,孙权在夺得南郡后对功臣们大行封赏。周瑜因此做主南郡,刘备在他的许可,以及和孙权的交涉下,挥军南下巡占了荆州的江南各郡。】

    此时刘备抓住曹操败回北方的契机,收取了长江以南的荆州各郡,另外先前才被夏侯渊击败的庐江雷绪也率领自己的部曲数万人口来拜降。
    如今荆州南部尽在刘备掌握,刘备免不了就得对其立有大功的手下封赏授勋、拜官任命一番!
  
    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督管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那里的赋税,来供给军需。当时诸葛亮身驻临烝。
  
    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屯驻江北。
    张飞为宜都太守(一说为后置)、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又转调至南郡。
  
    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替前太守赵范。
    赵范有个守寡的嫂子叫樊氏,有着绝顶出众的美貌,这个赵范就想把嫂子嫁给赵云。赵云推辞说:“我们一起同姓赵,您的兄长如同我的兄长。”因此坚持推却不答应。
    当时也有人劝赵云纳娶了人家算了,赵云说:“赵范只是被迫投降罢了,心不可测。再说天下的女子又不少。”于是赵云就没娶赵范的嫂子。后来赵范果然逃走,赵云也因自己拒婚的行为,和其没有扯上一点点干系。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被曹操任命暂代裨将军、归韩玄统属的黄忠在刘备平定荆州的江南各郡时,也归附了刘备,日后这可是刘氏军中一颗极其耀眼的将星!
  
    刘备又让向朗督管秭归、夷道、巫、夷陵等四县的军政事务。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他年轻时奉司马德操为师,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关系都很好。荆州牧刘表曾任命他为临沮长,刘表死后,向朗就归附了刘备。
  
    一开始曹操南下时,刘备逃奔江南,荆、楚地区的众士人跟从他的多得不得了。而那个时候,刘巴却转身向北去见了曹操。
    本来曹操在乌林遭败,回北方时,想派桓阶前去荆州南部的各郡,可桓阶推辞说自己不如刘巴。为此,刘巴又对曹操说:“刘备占据荆州,是不可以招纳的。”曹操却说:“刘备如若图谋荆州的江南各郡,我就用王师追攻他。”
    于是,曹操征召刘巴为掾属,让他去招纳长沙、零陵、桂阳。刘巴去了零陵郡,结果不仅招纳不成功,而且还赶上刘备巡占了三郡。这下子归路阻断,刘巴没法回去复命,就打算游访交州,绕道回京师。
    当时诸葛亮正在临烝,刘巴给诸葛亮写信说:
  “踏上危地,经历险阻,来江南遇到了心怀道义的百姓,自由自主的士众。他们承奉天道的念头,顺从事理的本性,不是我靠自身谋划所能劝说得动的。如果我穷途末路,运数已尽,那么我将到大海那儿去安身,不再来荆州啦。”
    诸葛亮紧跟着对刘巴回复说:
  “刘公(指刘备)出众的才能压倒当代,占有荆州地区,人们没有不归顺的。这一点从上天和人民的取舍向背,就已经可以知道啦。足下您还想去哪里呢?”
    刘巴回答说:
  “我接受命令而来,不能完成就该回去,这是我应该的做的。足下您说的哪里话来!”
    刘备为此深深地怨恨刘巴。
发表于 2014-2-2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75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刘备抓住曹操败回北方的契机,收取了长江以南的荆州各郡。期间,先前和荆州士人选择相左而投曹的刘巴此时正奉命游说这些郡,如今归途被阻,就去了交州,打算绕道回京。】


    再说刘巴进入了交阯后,改姓为张,但因他与交阯太守士谿意见不合,就从益州的牂牁郡取道入蜀,却被益州郡所拘留。

    郡太守要杀刘巴,主簿说:“这不是平常人,不可以杀啊。”并且主簿请求自己送刘巴到州治所,去见益州牧刘璋。

    刘璋的父亲刘焉昔日曾被刘巴的父亲刘祥推举为孝廉(此处裴松之认为有误),因此刘璋见到刘巴后挺惊喜,每有大事总是来访问咨询他。

        刘巴先介绍到这里,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刘备。
   
    此时的刘备表奏孙权代圌理车骑将军,兼领徐州牧,还表奏张昭为军师。

        孙权做了所谓的这个车骑将军和徐州牧后,以京城为都,把他的老同学胡综召了回来,做书部工作,与是仪、徐详一起主管军政机密事务。

        另外,孙权还让步骘担任治中从事,推举他为茂才。步骘回来后又被孙权召任车骑将军东曹掾。

        孙权又征召张敦为西曹掾。张敦,字叔方,吴郡人。他道德高尚,有涵养,气量也大,而且其心境清净虚无,淡泊名利,又善于写文章。这次张敦做了西曹掾后,又调任主簿,出外补任海昏令,他在当地的政绩和教化方面很受人们所称道,可张敦却在三十二岁时死去。

        吾粲则被孙权任为主簿。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吾粲几岁的时候,孤城的老妇见到他,对他的母亲说:“这个小子有执政之臣的骨相。”孙河为县长的时候,吾粲任小吏,孙河对他感到惊异。孙河后来做了将军,可以自己选任地方官吏时,就表奏吾粲为曲阿丞,又升为长史,他在所任职的地方都有名声与业绩。吾粲这个人虽然出身低微贫贱,但是他与同郡的陆逊、卜静等人名气都是一样大。

        孙权做车骑将军时,还让全柔担任长史。以后全柔又调任桂阳太守,这是后话。这个全柔就是当年孙策到吴郡时,首先率军来归附的那位。

    全柔的儿子全琮名气也很大。以前,全柔曾派全琮带着几千斛米到吴去买卖交易。可全琮到了吴后,竟然全把米都散发派用完了,然后空着船回来。全柔为此事大怒,全琮叩头说:“我觉得所买的东西并不是急用,而士大夫的处境却正是极其困苦危急,所以就把米振济给他们,没来及向您禀报。”全柔听后一改怒气,觉得儿子很不一般。

    当时中原的士人来南方躲避战乱,依附全琮而留居的人数以百计,全琮拿出全部家产来供给接济他们,和他们一起过着同样的生活,全琮因此而名扬远近。

    后来孙权又任全琮为奋威校尉,授予他军兵数千人,让他去攻讨山地少数民族。于是全琮就进行招募,结果收得精兵一万多人,出去屯驻牛渚,逐渐升任偏将军。

        刘备表奏人家孙权为代车骑将军,他自己则以左将军的身份兼领荆州牧,以公安为治所,屯驻在那里。
发表于 2014-2-26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76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刘备表奏孙权为代车骑将军,他自己则以左将军的身份兼领了荆州牧。同时刘巴也到了交阯,但他与太守士谿意见不合,就从益州的牂牁郡取道入蜀,不料又险被该郡太守所杀,最终刘巴留在了刘璋那里。】



        刘备领了荆州牧后,又征召了马良、廖立、陈震、潘濬等人,下面将一一介绍。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他兄弟五人,都有才华与名气,乡里为他们编了个顺口溜说:“马氏的五个‘常’(估计五兄弟的字末尾都是‘常’字),白眉毛的那个最好。”马良眉毛中有白毛,所以大家就这么称呼他。这次,马良被刘备召任为从事。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他也被刘备召任为从事,后又被提拔为长沙太守,当时廖立年纪还不到三十岁。



        陈震,字孝起,南阳人。先主领荆州牧时,征召他为从事,管理属下各郡。



        刘备还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他二十岁时跟随宋仲子学习。潘濬为人对事物观察细微,对答交谈时能随机应变且有条理,山阳的王粲见到他后,特别看重他。潘濬因此而有名气,便做了郡功曹。潘濬不到三十岁时,荆州牧刘表征召他担任江夏从事。当时沙羡长贪赃受贿,行为不端,潘濬查明实情后将其处死,结果整个郡都震惊恐惧。后来潘濬又任湘乡令,他的政绩十分有名。



        此时刘琦病死,刘备的众手下共推他为荆州牧,以公安为治所。



        刘备慢慢做大,孙权也渐渐对他产生了畏惧之心,就贡献出自己的妹妹,把她嫁给刘备,来稳固与刘备的友好关系。



        对于这种政治婚姻,刘备不能也不允许他推辞,于是他就到京城见了孙权,两人十分亲密融洽。不管怎么说,反正起码看上去是这样。



        这期间,周瑜上书给孙权说:

     “刘备凭藉骁勇雄豪的资质,又有关羽、张飞等勇猛的将领,必定不是长久屈居于人下、被人家所用的人。愚见认为最长远的办法则应该把刘备弄到吴地安顿下来,为他大兴宫室,多供给美女和可玩赏的奇珍异宝,来给其感官以享受。同时分开关、张这两个人,把他们各自安置在一方,再让像我这样的人得以挟制他们在外攻战,那么大事就可成功了。如今却屈辱地把土地割给刘备,来资助他,还把这三人聚在一块儿,让他们都驰骋在疆场,只怕蛟龙得到了云雨,终究不是池中之物啊!”



        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此时应当广招英雄,而且又怕难以在仓猝之间制服刘备,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



        先前说过,刘备因周瑜所给他的地盘不大,不足以使百姓安居生活,于是曾向孙权再借荆州的几个郡使用。此时双方见面,正是谈这个问题的时候。



        面对刘备请求督管荆州的要求,江东众人的态度可想而知,只有鲁肃劝孙权借给他,共同抵御曹操。



        当时,吕范也劝孙权留下刘备,鲁肃说:“不可以。虽然将军您的英明威武著名于当世,然而曹公的威力实在是强大,您才到荆州,恩德信义还未广布,应该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安顿抚慰那里。多树立曹操的敌人,而为自己树立同党,这是计略中的上策。”孙权立即就听从了鲁肃的意见。



        后来,孙权拿土地资助刘备的消息传到了曹操那里。当时曹操正在写信,他闻知此事,笔都掉到了地上。
发表于 2014-2-2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77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刘备领了荆州牧后,提拔任用了不少人员。面对刘备慢慢做大,孙权也渐生畏惧,于是就把妹妹嫁给刘备,来稳固与刘备的友好关系。刘备不得不去见面,借机又谈主管荆州的事,孙权没听周瑜和吕范主张留下刘备的策略,而采纳鲁肃的建议,答应把荆州借给刘备督管。曹操闻知此事,十分惊讶。】



         再接着说刘备也提防着被孙权留下,他和孙权会面后回到住处,对左右人说:“孙车骑(指孙权)上身长下圌身短,这种人难以屈尊相处,我不可以再见他了。”



         刘备话中所说的这个“上身长下身短”的体型,在当时被认为是人中的雄杰之相。随后刘备就不分日夜,以加倍的速度赶了回去。



         此时刘璋身为益州牧,他外有张鲁进犯的威胁,周瑜就到京城面见孙权说:“现在曹操才受挫失败,心里正忧虑,因此不可能兴兵与将军您交战。我请求与奋威将军(指孙瑜)一起去进兵攻取蜀,得到蜀再吞并张鲁,而后留下奋威将军坚守那里,好与马超结为援手。我赶回来和将军您占据襄阳来进逼曹操,那么北方就可以谋取啦。”孙权也答应了周瑜。



         周瑜为了准备攻取蜀地,就回江陵整治行装,不料却在半路上病倒了。周瑜一开始在病困时给孙权写信说:

     “我以平庸的才能,当年身受讨逆将军(指孙策)与众不同的厚遇,并把心腹大事托付给我,于是我担负要职,统御兵马,立志拿起武器,投身军旅,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生命。计划平定巴蜀,再攻取襄阳,倚仗显赫的声威,正所谓成功如同在握一般。现在因为我的不小心,路上染上暴病,治疗以来,病情日趋加重,也不见好。活人都会有死的时候,只是命有长短啊!我死实在不值得可惜,只恨我那短小的志向还未得以伸展实现,不能再奉命为您效劳罢了。现今曹公正在北方,战争尚未结束,刘备在我们这寄居,我们如同养了只吃人的猛虎。天下的大事,还不知道将会发展成什么结果,所以这就是将相们废寝忘食的时期,君王们用心思虑的时刻啊!鲁肃这个人忠诚刚正,遇事不马虎,可以接替我。一个人快要死了,他所讲的话都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倘若或许可以采纳的话,那么我死去,也称得上是‘不朽’了。”



         周瑜话中的“不朽”,实际是用自嘲的口气,他希望自己发于肺腑的建议能够实施。



         周瑜病困期间,还上奏疏给孙权道:

      “当今天下,正有战事,这是我心里日夜所忧虑的,希望主上您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预先考虑,然后再安享快乐。现在我们已经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等于边境就靠在身边,百姓尚未归附,应该求得良将来安抚。鲁肃的才智与谋略足以胜任,请求让他来代替我。我在死去的那天,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



         最后周瑜病死在巴丘(此巴丘非彼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在那个年代,由于医疗很不达,有不少人只活到四十岁上下就死去了,周瑜很不幸,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发表于 2014-2-2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 279 - 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周瑜死去,孙权流泪说:“公瑾有辅佐君王成就王业的才略,如今突然早死,孤(孙权的自称)依靠谁啊?!”】
    再说周瑜去世,孙权亲自穿上丧服高声号哭,以示哀悼,左右的人都被他所感动。周瑜死在巴丘,灵柩应当回吴,由庞统扶送回去。孙权又到芜湖去迎接,各项关于丧事的花费和用度,一切全都供给。
  
    庞统把周瑜的灵柩送到吴,圆满完成了任务。等到他应该向西返回荆州时,由于吴人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大名,因此大家一起在昌门会面,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全都去了。
    当时,庞统说:“陆子(指陆绩)可以说是虽为劣马但有飞奔之力,顾子(指顾劭)可以说是虽为笨牛却能把重物驮负到很远的地方。”
    庞统还对全琮说:“您喜好施舍,希望自己有好名声,类似于汝南的樊子昭。虽然您才智能力不高,但也是当代的出色人物。”
    陆绩、顾劭也对庞统说:“假若天下太平了,会与您一起评品天下的士人的。”然后与庞统深厚结交而回。
    有人问庞统:“按您所看,陆子比顾劭强么?”
    庞统回答:“劣马虽强些,但所驮送的只是一人而已。笨牛一日虽只走三百里,但所驮送的何止是一个人的重量啊!”
  
    另外,评价人极其准确的许劭来庞统这里过夜时,趁着和庞统说话的机会,问他:“您以能鉴别人而知名,我和您谁更高明些呢?”
    庞统说:“在教化世俗,综合分析和鉴定品评人物的方面,我赶不上您;但要论说帝王的奇秘策略,掌握观察祸福互相依存和转化的要义,我好像有比您稍强一点点。”
许劭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因此十分亲近庞统。
  
    此时刘备已领荆州,庞统则以从事的身份试任耒阳令,可是他却把此县治理得不好,结果被免官。
    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士元可不是治理一县的人才啊,让他担任治中、别驾的职位,才能施展他的高才。”而且诸葛亮也向刘备那么说,于是刘备就会见了庞统,与他详谈后,十分器重他,就命庞统为治中从事,对他的亲近和优待仅次于诸葛亮,让他与诸葛亮一起任军师中郎将。
    有一次,刘备与庞统在一起闲谈,刘备问道:“您以前是周公瑾的功曹,当时我到吴,听说此人秘密地上文书,劝仲谋留下我,有这件事么?在哪个君长那里就为哪个君长效力,您不必有所隐瞒。”
    庞统回答:“有此事。”
    刘备叹息说:“孤(刘备的自称,以后会翻成:“我”)当时情况危困紧急,正是该对孙权有所求助的时候,所以不得不前往,几乎不能免遭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持的见解大致是相同的。当时孔明劝谏孤不要动身前去,他的心意特别地忠诚,也是考虑到这个原因呢。孤认为仲谋(指孙权)所提防的是在北面(指曹氏),会依赖孤为援手,因此才拿定主意不迟疑。这实在是走在险路上,不是绝对周密稳妥的计策啊!”
发表于 2014-2-2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280-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周瑜在巴丘去世,他的属下庞统扶送灵柩到吴。后庞统被刘备所提拔重用,受到亲近和优待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
  
  再说吴这头的周瑜一死,孙权马上就按周瑜生前的推荐,拜鲁肃为奋武校尉,代周瑜领兵。周瑜的士众四千余人,加上作为奉邑的四个县,全都归属于鲁肃。同时孙权还命令由程普代领南郡太守。
  
  鲁肃接任了周瑜的位置后,一开始驻扎在江陵,他的威严和恩惠广泛地深入人心,军众又增加了一万多人。
  
  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孙权拜鲁肃为汉昌太守、偏将军,让其屯驻陆口,于是鲁肃又动身东下陆口。
  
  鲁肃要到陆口去,正好要路过吕蒙所屯驻的地方。
  
  吕蒙这个人本来没读过什么书,所以一开始孙权就开导过吕蒙和蒋钦说:“你们如今一起手握大权掌管事务,应该通过学习和询问来使自己得到启发,也好增加些益处。”
  
  吕蒙说:“在军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情况不允许再去读书。”
  
  孙权说:“我难道是要让您研究经学做博通古今的人吗?只是想让你们大概地涉猎些历史典故而已。您说事务繁多,谁能事务多得像我这样?我年少时逐一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从我总统事务以来,又看过三史(指《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好处。像你们二人,看神态就是聪明人,学习必会有收获,难道不该去做吗?应该尽快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孔子说‘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思考,没有益处,不如学习。’光武帝刘秀身负军队事务,手还不离开书。孟德(指曹操)也自称年老了还好学习。你们为什么单单不自己勉励自己呢?”
  
  打这以后,吕蒙才开始从事学习,他专心学习,孜孜不倦,最后吕蒙所拥有的见识,连年老有名望的儒者也不如他。
  
  大概鲁肃此时还以为吕蒙和以前一样是个大老粗,因此心里面还是比较轻视吕蒙的。
  
  有人劝说鲁肃道:“吕将军功绩和名声日渐显扬,不可以拿以前的态度去对待他啦,您应该去看看人家。”
  
  于是鲁肃就前去会见吕蒙。两人见面后,喝酒喝得尽兴畅快,吕蒙问鲁肃道:“您身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采用什么策略,来防备不测呢?”
  
  估计鲁肃心里没想到吕蒙竟能问出如此问题,因此没什么准备,他仓猝间回答说:“临到事情发生的时候再实施相应的办法。”
  
  吕蒙则说:“现在东西两边(指孙权和刘备)虽然是一家,但关羽其实是个勇猛的将领,怎可不预先定下策略呢?”
  
  吕蒙趁着这个机会,为鲁肃策划了五条计策,于是鲁肃起身离开座席来到吕蒙身旁,抚这他的背说:“吕子明,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和谋略所见识到的竟能达到这个程度!”
  
  然后,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又和吕蒙结为朋友,才和他告别。
发表于 2014-2-27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不是演义281-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前篇提要:周瑜死后,由鲁肃代替他。鲁肃先是驻扎在江陵,后又改屯陆口。当鲁肃去陆口的途中过访吕蒙时,吕蒙惊人的改变大出鲁肃的意料。】
  
  关于此事,还有种说法是鲁肃接替周瑜,过访吕蒙并和他议论时,曾简直要到了处于下风的被动地步。
  
  于是,鲁肃抚着吕蒙的背说:“我以为大弟您只是在军事上有谋略而已,至于今天的您,才智优异而学识广博,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啦。”
  
  鲁肃叫吕蒙为“大弟”,是当时对朋辈中年龄小于自己者的亲切称呼,相当于今天的“老弟”。
  
  吕蒙则回答说:“士别三日,就当改为另眼相待。大哥今天说这话,如何能与有‘穰侯魏冉’之称的您相称呢?哥哥您现在代替公瑾,持续他的工作已经很有难度了,而且还和关羽为邻。这个人(指关羽)年长而好学,熟读《左传》,里面的内容他基本上都能张口就说,并且关羽刚正磊落,有雄健的气魄,然而他性情颇为自负,喜欢以势压人。如今与关羽做对手,应该采取奇正相互弥补促成的策略来对付他。”
  
  吕蒙话中所说的“奇正”是一个既抽象又实际的概念,它是由中国古代提出来的一种军事对抗的理论,后又运用在各个方面。
  
  奇正和虚实有区别。在理论情况下,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等为奇。因此,古代有不少将领习惯分出正兵和奇兵协调作战,他们认为:运用奇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佐助运用正兵最终战胜敌方的。其实这个做法很机械。
  
  如果您能把奇正有效运用在指挥作战上,那么您算是一个合格的将军。但是如果对您来说,奇兵正兵根本就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并且可能随着战局的情势可分可合。在您指挥之下,根据不同的时机,奇正互相转换,无穷无尽地变化,使对手无从应对和判断,那么您将是一位优秀的将军。因为,在您看来,运兵作战有奇正之法,而军队本身却没有奇正之分,奇正两方相辅相成,甚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此消彼长。
  
  战争是这样,人与人搞政治斗争,国与国之间搞全面对抗也是这样,吕蒙所说的‘奇正相互弥补促成’就指的是这个。
  
  接着说吕蒙向鲁肃说完这番话后,又秘密地向鲁肃陈说了三圌条计策,鲁肃郑重地接受了,并秘而不宣。
  
  孙权曾感叹说:“人年长而学识修养进步,像吕蒙、蒋钦这样的,大概无人可及。他们富裕贵重,荣耀显达,还能一改以前的志行,变得喜爱学习,深爱书本典籍,轻视钱财,崇尚大义,他们的所做所为在前人的事迹里都可以寻求得到,这两人同时作为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不也是美事吗?”
  
  当时吕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驻的地方邻近,这三位将领死后,他们的子弟还幼小,孙权便把他们的部队全合并给吕蒙。吕蒙对此坚持推辞,并向孙权陈说启禀徐顾等人都曾为国事辛勤操劳,他们的子弟虽小,但不可以废弃。吕蒙三次上圌书,孙权才听从。于是吕蒙又为这些孩子选择老师,让老师辅导他们,吕蒙为别人操心大都像这个样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2-6 11:47 , Processed in 2.5343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