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922|回复: 0

中国历史上的“诛九族”到底是哪九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孝孺

  《儒林外史》中,萧金铉等人到雨花台游玩,见到“夷十族处”,也就是永乐帝朱棣诛杀方孝孺十族的地方。所谓“十族”,就是除了九族之外,又加上了“门生”这一没有血缘关系的族群。但是同行的杜慎卿说,“夷十族”之说很不恰当,历史上汉朝法律最重,也不过是“夷三族”,即父党、母党、妻党。而方孝孺家被诛杀的,不过高、曾、祖、考、子、孙、曾、玄,等,只是一族,母党、妻党还不曾及,哪里诛得到门生头上?
  听他这意思,好像有点惋惜朱棣下手太轻,不够狠。士人心思之凌乱可见一斑。
  不过,我们可就此探讨一下关于九族的问题。什么是九族?《三字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简单地说,就是从自己开始,上溯四代,下及四代。另一种说法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以上两种解释,“九族”都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统治者诛杀反对者九族,一为防患未然,一为斩草除根。有血缘关系的人,知根底,来往多,消息灵通。株连政策可以让每个人都提高警惕,下意识地监督亲人。一旦发现问题,为了自保,就会举报亲人。此谓“防患未然”;血缘联系下的亲情,常常遮蔽当事人的判断,宁可向情,也不向理,因为亲人遭受了对方的迫害,不管对错,一旦自己力所能及,往往起而报复,统治者干脆先下手为强,此谓“斩草除根”。
  这样看来,关于九族的第二种解释更贴近现实,谁家也不可能从高祖到玄孙九代同堂。人都死了,株连意义就不大了,最多也就是把当事人的祖宗尸骨从坟茔里扒出来侮辱一番,加重当事人名誉上的损失。因此株连也是株连活人。而株连门生就更有可能,师生之间,价值观常常一脉相承,为信念故,起而抗争,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统治者疏忽了一件事:血缘,并非保证复仇的充要条件。恰恰相反,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离得太近,纠葛最多,对其弱点了解也多,不屑之、不服气,于是成为最坚定的反对派。历史上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只要自认为正确,充分宣扬自己的理念就是了,在敌对阵营中培养同盟,才是真正的诛其九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隋唐时期的男子为何盛行“化妆”
下一篇:解密: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一次军事政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2-6 06:49 , Processed in 0.1419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