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太监第一数赵高
赵高,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秦始皇东巡暴死沙丘,和丞相李斯合谋假诏赐公子扶苏死立胡亥为秦二世,指鹿为马玩二世于股掌。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第二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秦帝国也随之灭亡。
二、弄权乱政是张让
张让(?-189),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列侯等职。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常谓“张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何进反被宦官杀害。不久袁绍捕杀宦官时,张让投河自尽。
东汉末,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张让颍州(今河南禹州)人。他从宫中一杂役太监,逐步爬上太监首领中常侍。他怂恿昏君灵帝刘宏设立“四园卖官所”,公开卖官敛财。又在汉宫西苑设“裸游馆”,专供灵帝淫乐,哄得灵帝喜笑言开。他“僭越”朝制,把自家庄园建得比皇宫还高,又怕灵帝发现,挖空心思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祸”来蒙骗灵帝,这个昏君竟然相信,还口口声声称张让为父,真是昏君奸臣,一路货色。
张让率领十常侍,颠倒黑白排除异已,捏造罪名杀朝臣,终于引起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不满。张让又先下手为强,诱杀何进,导致京师卫军变乱,杀尽宫中几千太监,张让也走上绝路,投身黄河而死。
三、权谋之最高力士
高力士(684—762),唐潘州人(今广东省高州市城区),为冯盎之曾孙、冯智玳之孙、冯君衡之子,10岁时,其家因株连罪被抄,武则天圣历初(698年),岭南招讨使李千里进二阉儿,一为力士,为则天赏识,后因小过逐出宫,中人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多后,则天又召力士入宫。景龙中(708年),临淄王李隆基引为知己,景龙四年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唐睿宗复位,立隆基为皇太子,力士参与谋划有功,擢升朝散大夫、内给事。先天元年(712年),力士协助玄宗又发动一次宫廷政变平乱,迁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正员。开元初(714年)加封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为玄宗宠信宦官,尤以力士为心腹。自此,力士权倾朝野,各地奏文必先呈力士阅后才进呈皇帝,小事便自行决断。朝廷内外大臣也纷纷讨好力士,就连显赫一时的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宇文融、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珙、安思顺等也因巴结力士才能官居将相高位。天宝初(742年),加封力士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年,加封力士骠骑大将军,其家产富有非王侯能比。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陷两京,力士随玄宗逃蜀,行至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杨国忠,并胁迫玄宗杀杨贵妃,玄宗犹豫不决,力士力劝而缢杀之。至成都后,力士因有功受封齐国公。天宝十五年(756年)肃宗称帝,改为至德元年。后力士随玄宗还京,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赏五百户。上元元年(760年),力士被流放巫州。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力士遇赦还京,归至朗州,知悉玄宗上皇驾崩,力士面朝北哀恸呕血而卒。代宗复其原官职,并赠封扬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泰陵。
四、监军误国是童贯
童贯(1054-1126) 北宋宦官,“六贼”之一。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今属河南)人。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蔡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为“六贼”之一。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七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徽宗南逃。钦宗即位,被处死,《宋史》列为“奸臣”。
五、自阉入宦的王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大诗人白居易的另一面:一位无行的文人下一篇:历史的误解:唐朝人并非喜欢胖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