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02|回复: 1

刘备没有接受密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三国演义》中,汉献帝给董承密诏,让董承杀掉曹操,董承接受了汉献帝的密诏,并联系了刘备等人。《三国演义》是小说,是可以虚构的,但同样的事情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三国志》是史书,是秉笔直书的。《三国志》的记载表明:刘备接受了密诏。
  但笔者认为:刘备没有接受密诏。
  董承接受密诏并与刘备谋划杀掉曹操的事情,在《武帝纪》中有记载:
  “建安四年,(袁)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会术病死。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於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刘备与董承谋划杀掉曹操的事情,除了在《武帝纪》中有记载外,在《先主传》中也有记载: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裴松之在《先主传》中注引《献帝起居注》曰:承等与备谋未发,而备出。承谓服曰:“郭多有数百兵,坏李傕数万人,但足下与我同不耳!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服曰:“惶惧不敢当,且兵又少。”承曰:“举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服曰:“今京师岂有所任乎?”承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是我腹心办事者。”遂定计。
  相同的一件事情,在《武帝纪》与《先主传》中,都有记载。那么,刘备与董承接受汉献帝的密诏而谋划杀掉曹操的事情,似乎应该是真实的。但笔者认为: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从汉献帝的角度看:
  “建安元年,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建安元年的九月,曹操才迎接汉献帝都许。曹操初迎汉献帝,对汉献帝怎么也得有一个虚面,客客气气,表面尊崇,怎么也不可能马上就像傀儡一样对待。曹操既然在表面上给足了汉献帝的面子,那么,在建安二年或三年,曹操是不可能触怒汉献帝的。
  建安元年的九月,汉献帝才初到许都,而且是在经历了颠沛流离之后。汉献帝初到许都,仅仅是刚刚过上稳定的生活,感谢曹操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在初到许都的建安元年就下密诏,要杀掉曹操呢?退一步说,假如汉献帝与曹操有矛盾,汉献帝也可能会稍稍容忍的,毕竟是曹操让自己有了初步安定的生活。所以,汉献帝不可能下密诏要杀掉曹操的。
  假如汉献帝与曹操真的有矛盾,且汉献帝也真的下密诏要杀掉曹操的话,估计最早也得在两三年以后。汉献帝都许是在建安元年九月,纵然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估计也得有大约两三年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的,估计应该在建安三年或建安四年左右。到了建安十三年以后,汉献帝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也就不可能敢下密诏了。
  “建安十三年,夏六月,以公为丞相。”(《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八年,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如果说曹操暴露出对汉献帝有威胁,或是汉献帝与曹操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在时间上而言,最早也应该在“建安三年”之后,估计不会太早的。即使曹操有野心,以曹操的聪明,估计也不会在“建安三年”之前就暴露出来的。董承是在建安元年归附曹操的,大约一年多点的时间,估计在“建安二年”或“建安三年初”就被曹操杀死了,而刘备在“建安四年”就离开了许都。
  因此,从汉献帝的角度看,汉献帝不可能下密诏的。汉献帝没有下密诏,刘备自然就不可能接受密诏。
  从董承的角度看:
  “建安元年,秋七月,杨奉、韩暹以天子还洛阳,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依据《武帝纪》的记载,曹操在建安元年迎汉献帝都许,那么董承就应该在此时归属曹操。




上一篇:张绣因贾诩而死
下一篇:诸葛亮的丑老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承从太祖岁馀,诛。”(《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
  依据《董二袁刘传》的记载,董承在归附曹操一年多,就被曹操杀掉。董承在建安元年归附曹操,归附一年多被杀。董承被杀的时间可能在建安二年或建安三年初,最多也不可能超过建安三年。依据《武帝纪》的记载,董承是在建安五年春,被杀的。董承被杀的时间,《董二袁刘传》与《武帝纪》的记载颇为矛盾。
  刘备是在建安元年归附曹操的,董承被杀的时间,依据《董二袁刘传》的记载,是在建安二年或建安三年初。从董承被杀的时间上而言,董承不可能接受密诏的。另外,从董承被杀的时间上而言,刘备与董承合谋要杀掉曹操,也不大可能。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董承既要探知刘备等人的真实内心,又要筹备相关的事情,如此机密而重大的事情,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在过于仓促,可能性不大。因此,刘备不可能接受密诏。
  另外,刘备在归附曹操后,曹操对刘备表面上非常亲密:
  “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以刘备与曹操如此亲密的关系,许都城的所有人都会知道刘备是曹操的亲密朋友的,董承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董承即使想找杀曹操的人,也不可能找与曹操关系极其亲密的刘备的。假如连董承都能够看出刘备想杀曹操的话,那么还有谁看不出来呢?假如人人都能看出来,曹操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从董承被杀的时间看,依据《董二袁刘传》的记载,董承不可能接受密诏的。从董承被杀的原因推测,董承被曹操杀死,不可能是因为什么密诏,极有可能是董承没有极其恭顺地服从曹操。
  从董承的角度看,假如董承真的接受了汉献帝的密诏,估计董承找谁也不可能去找刘备的。因此,刘备不可能接受密诏的。
  从刘备的角度看:
  “建安元年,冬十月,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裴松之注引胡冲《吴历》曰:曹公数遣亲近密觇诸将有宾客酒食者,辄因事害之。备时闭门,将人种芜菁,曹公使人窥门。
  刘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曹操。曹操表面上对刘备礼貌备至,实际上是防范极严。曹操对刘备防范极严,刘备的自身安全尚且难保,韬光养晦还不一定能够瞒住曹操,怎么可能参加谋杀曹操的活动呢?尤其是在刚刚到许都不久、立足未稳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就贸然参与董承的密谋呢?
  刘备老谋深算,城府极深,连极其精明的曹操都被瞒住,并最终成功逃脱曹操的控制,可见刘备的处事稳重。以刘备的性格与处世方法而言,即使汉献帝真的下了密诏,刘备也不可能参加谋杀曹操的活动的。因此,刘备没有接受密诏。
  既然刘备没有接受密诏,那么,为什么《武帝纪》与《先主传》,甚至《献帝起居注》都记载刘备接受了密诏呢?
  《武帝纪》的记载,可能是为曹操禁锢汉献帝或把汉献帝当做傀儡而制造的舆论或借口,也可能是为曹操铲除异己而制造的舆论或借口。
  《武帝纪》的记载,也可能是为曹操对刘备的叛逃或背叛而提供的道义上的支持:是刘备要谋杀曹操,所以刘备才逃走的;是刘备不义,不是曹操不仁;是刘备忘恩负义,不是曹操不能容人。
  《先主传》说刘备因接受汉献帝的密诏而想杀曹操,认为曹操是汉贼,可能是在美化刘备,表明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并为以后刘备任汉中王、以至即位,提供理论或道义上的正统依据:刘备是汉室正统,并有汉献帝的密诏,曹操是汉贼。
  《献帝起居注》是后人修改的,是魏国人修改的。既然是密诏,那么《献帝起居注》是绝不可能有记载的。倘若《献帝起居注》真的记载了密诏,那就绝不是密诏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刘备没有接受密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2-7 14:55 , Processed in 1.50605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