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579|回复: 1

不以政见不同论英雄:周公瑾弥留荐鲁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三国演义中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周瑜停丧于巴丘。众将将所遗书缄,遣人飞报孙权。权闻瑜死,放声大哭。拆视其书,乃荐鲁肃以自代也。书略曰:“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孙权览毕,哭曰:“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既遗书特荐子敬,孤敢不从之。”即日便命鲁肃为都督,总统兵马;一面教发周瑜灵柩回葬。
  在这一篇中,周瑜死后,都督一职便由周瑜举荐的鲁肃替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问题。




上一篇:拨开演义的迷雾,认识真实的王朗
下一篇:一生一世的知己:曹操所钟爱的卞夫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战前,周瑜本在鄱阳湖训练水师,听闻曹操大军南下,即刻回柴桑郡商议军机,此时张昭即称周瑜为都督,后来出战赤壁的时候封周瑜为大都督。然而,历史上却并非如此,东吴只在刘备东征时才拜陆逊为大都督应战,之前周瑜、鲁肃、吕蒙为大都督都是演义中言,属于罗贯中虚构的职务。当然,罗贯中很可能也参考了《三国志.周瑜传》中“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以及《三国志.程普传》中“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这样的记载,索性就同以后的《陆逊传》中记载的“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统一了,这样省去了解释,读者读起来也没那么麻烦,应当算是处理得当。但是也许有的读者会不喜欢罗贯中这样的处理,毕竟就是个职务么,说清楚就好,何必这样图省事。起先我也产生过这种想法,但从实际意义上看,罗贯中这样说也并非全没道理。
  先为大家解释一下都督一职的含义,“都督”官职在之前未曾有,始兴于三国时期。我们知道汉时中央设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主持军事行政。太尉虽与司徒、司农并列三公,在三公中地位最高者有“上司”之称。但太尉所掌管的兵事仅限于军事行政事务,即无统兵权更无发兵权,无论军队的调动和将帅的任免,均需绝对服从于皇帝的旨令。这种制度使军事行政权和军队统率权相分离,而且平时军事管理和战时的指挥系统也是分离的,这种局面最高统治者虽军权独揽,但当权者如皇帝不能亲临一线,如有思虑不及或决断失误,往往会造成贻误军机导致战败的严重后果,这种局面可是三国这种战乱频繁时期所绝不能接受的。
  在曹操时期,他虽未黄袍加身,但实际已等同于最高统治者,即直接领导军队又亲自指挥。但战争的频繁战线的扩大,秦汉所立的军事体制已完全不适应,军事改革势在必行。曹操于是开始了调整中央和地方军的领导体制,在建安三年置钟繇为都,标志着这一制度的开始,到曹丕称帝后,在中央委任了都督中外诸军事,在地方又建立了都督的派遣制度,可谓都督制度建立的标志。
  这样来看,周瑜、鲁肃、吕蒙这三人都自领一军,镇守边地,位高权重,应该说基本掌握着东吴的军事行动,说他们是实际上的大都督并不为过,尤其是周瑜在赤壁一战时扮演的角色确实与日后大都督陆逊无异,也就是说,在历史上只不过是名称还未形成,在本质上,“东吴四英将”都是真正大都督。
  因此陈寿把周瑜、鲁肃、吕蒙三人列一传,其中的道理自明。这三人确实有着相通之处,都为东吴的统兵大将,其位在众将之上,又是一人继承一人,鲁肃继承周瑜,吕蒙再继承鲁肃之位之兵,而最关键之处,他们三人都是孙家在江东的一大支柱,是孙权的嫡系力量。
  也正因如此,他们之间每次的继承都代表着东吴战略思想的转变,而且每次转变几乎都对三国的局势起着巨大的影响,周瑜死后传承与鲁肃,就意味着防刘派思想的下台,而转为联刘派的上台,正是鲁肃的力劝孙权,孙权才答应,把南郡的江北部分借给了刘备,至此三国鼎立的雏形才开始显现,所以我们不应把瑜死肃代看做一次简单的权力交接,其实这恰恰体现着东吴战略思想的转变。   在孙刘联盟问题上,周瑜、孙权、鲁肃三人应该说策略各不相同,周瑜、鲁肃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然而事情要分两面看,我们不能以此判断孰高孰低,因为孙刘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是个很难界定的问题,一方面东吴不希望刘备方做大,威胁自己的利益,但同时又需要刘备力量的增强来共同抵御强大的曹操,所以各将领间出现各自不同的观点是很正常的事情。况且这些观点都是以出于扩展东吴势力作为出发点的。是以在周瑜死后,他毫不犹豫地力荐鲁肃,这个策略同自己略微相悖的人作为自己的继任者,因为他知道鲁肃的才华与自己不相上下,同自己的关系又极好,更重要的就是他知道鲁肃这个人正直忠诚,仅仅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感受到周瑜广阔的胸怀,他考虑问题完全是以东吴全局作为出发点,演义中周瑜心胸狭隘之说也便不攻自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2-12 19:51 , Processed in 1.81519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