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在孙(权)、刘(备)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以后,荆州原来八郡之地的分割形势是:曹操仍占据着北面的南阳(含襄阳)、章陵两郡;南郡(含江陵)、江夏两郡被孙权拿到;刘备只夺得经济和人口相对较差的,处于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刘备把“荆州”治所设于公安后,虽然有了一块立脚点,但还是嫌弃地方狭小落后,不足以施展宏图,便不顾孔明等人的极力劝阻,孤身前往东吴京口(今江苏镇江),向孙权“借用荆州”(即南郡)。刘备自有他的主张:南郡在江北,物产丰富,而且它的郡治所在地江陵,是临江而建,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得到了南郡,才算得是有了“荆州”这块立基业的根据地,进而方能言及西取益州,实现“兼跨荆益”的鼎立之势,最后实现“复兴汉室”的宏伟蓝图。
此时,孙权虽然把妹妹嫁给了刘备,但实为政治联姻,以图向刘备“示好”,也为暗中“监视”刘备而打算。当妹夫向他提出要“借用”荆州之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向镇守在江陵的南郡太守周瑜征求意见。不料,周瑜极力反对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绝不可能长久屈居人下。我认为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把刘备扣留,给他筑豪宅,供美女,使之鬼迷心窍。然后将关羽和张飞分开,各派驻一地,使像我周瑜这样的将领,得以率领他们作战,大事可以完成。如果把土地分割给了刘备,作为他的资本,把这三个人聚集在沙场上,那就跟蛟龙遇到浓云大雨一样,不可能再留在水池之中了!”若从各为其主的角度看,周瑜的计策可说是相当正确的,只是孙权在几种方案的权衡中,倾向了鲁肃之意。
鲁肃认为,东吴为抵御曹操在东线合肥的军事压力,已经够沉重的了,所以从战略角度考虑,可将南郡借给刘备,让他直接面对于西北方,以抵御曹操部署于襄阳的重兵,这样可以摆脱东吴面对两线作战的风险。当周瑜得知孙权同意借荆州给刘备后,又另生妙计,准备以更为有利于东吴的战略决策,来实质性消解“借荆州”的后患!周瑜也不辞辛劳,连夜赶到京口面见孙权,提出了一个为孙权打造帝王之业的惊天大计划。这就是:由他与孙瑜(孙权堂兄弟)将军共同率领一支大军,溯长江西上,以图进占益州(四川);待获取益州后,留孙瑜守益州及汉中,再伺机北上吞并张鲁,向西联盟马超,最后挥军向东,以威逼曹操的大后方;周瑜自己则还镇于江陵,进而汇合孙权的大军,纵兵北伐,攻占襄阳,以挤压曹军的空间。若如此,则中国(指曹操占有的北方)可图,帝业可兴!
周瑜的这一宏伟计划,是一箭双雕之计:它既为东吴扩大了地盘及实力,又可以因为东吴的西征与北伐,均离不开要以江陵为依托;所以,刘备借荆州(南郡)的心思,就必然会好比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周瑜的主张,点燃了孙权建立帝王伟业的梦想,使得他激动万分,便当即拍板认可,并要周瑜次日返回江陵,做好西征的战前准备工作。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周瑜返途,走到巴丘(今湖南岳阳境内)时,竟然病倒以致身亡(终年36岁)。否则,三国的历史,可能是另一种景象了。当刘备后来,闲谈中询问起庞统(当时在周瑜身边任职),当时东吴是否确有扣留刘备之计?在得到庞统肯定回答后,刘备叹息道:“天下智谋之士,看法都差不多。当时诸葛亮曾经劝我不要去东吴,正是忧虑会发生这种事情。现在细想起来,还真是凶险万分的,差点逃不过周瑜的毒手!”
摘自:手指孤云著 《诸葛亮真相》花城出版社2010年6月 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