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此时的孙权不但不希望刘备就此坐大,更希望借此收回荆州,于是遣使上书曹操,表示愿意讨伐关羽效力于曹操。于是,曹操自洛阳出兵南征关羽,兵未到而闻徐晃攻破关羽、关羽败走、曹仁之围得解的消息。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孙权杀关羽,收回荆州,将关羽人头献给驻军洛阳的曹操。几天后的二十三日,曹操崩于洛阳。
以上资料,依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整理。
关乎于禁投降前后的事,《三国志•于禁传》写得自然更为详细——此时的于禁,被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转手”数番,活脱脱勾勒出三国行将就此诞生的“政治生态图”。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坐镇长安,派遣曹仁讨伐荆州的关羽,再遣于禁相助曹仁。秋八月,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积水数丈,于禁等七军都被淹没。于禁与诸将领登高望水,不见可以逃避之路。恰于此时,关羽乘坐大船攻打于禁等将领。于禁等投降关羽,只有庞德不屈而死。等到孙权擒获关羽、俘获他的部众,于禁又投降了孙权。
曹丕登基,孙权称臣于魏,于禁被送了回来。
曹丕召见于禁,只见于禁头发、胡须全白,面容憔悴。于禁一见曹丕,就磕头哭泣。曹丕安慰于禁,并以晋、秦大将荀林父和孟明视为先例,赦免了于禁(制曰:“昔荀林父败绩于邲,孟明丧师于肴,秦、晋不替,使复其位。其后晋获狄土,秦霸西戎,区区小国,犹尚若斯,而况万乘乎?(于禁)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还任命他为安远将军。
孟明视,姓百里,字孟明,名视,是百里奚的儿子,秦穆公的主要将领。曹丕以荀林父、孟明视为例赦免于禁,于禁感激之余,更当窝心。
想当年,秦穆公不听劝阻,执意攻打郑国,却遭晋国截击,以致孟明视等将领被俘虏。孟明视等获释,回到秦国。秦穆公不怪罪他们,反而自我检讨:“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虽然攻打关羽是曹操,而不是曹丕的事,曹丕和于禁兵败投降,也扯不上什么关系——但曹丕如此宽容,似乎还算得上一位气度恢宏的帝王。
不见得!
不然,陈寿《三国志》就不会这样评价曹丕:“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