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459|回复: 1

职场中莫学张昭的固执高压式沟通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编辑说话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谋臣良将各为其主效力,可谓群英荟萃,其中张昭也算得上佼佼者。他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开创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孙策在临终时曾以“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委以重托。孙权登基后,更命张昭为辅吴将军,待以师礼。可惜张昭后期建树平平,屡与孙权较真,最后不得不以年老多病辞官。可以说,张昭的“冷遇”与其固执高压式的沟通模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预防人群恐慌跟安保人员的位置有关

  ■固执高压式沟通是指以顽固心态和强势语言与人沟通

  所谓固执高压式沟通,是指沟通的一方以顽固的心态和强势的语言与人沟通,令对方备感不适,难以接受。其突出表现为:1)在交流态度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让步和妥协,直到对方被自己所说服才罢休;2)在交流过程中咄咄逼人,气焰嚣张,惯用旧事小癖压制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固执高压式沟通的心理基础是自恋,它使得人在沟通中缺乏同感共情,不善换位思维,因而不能宽容别人,而总是苛求别人。惯用固执高压式沟通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不做自我反省,而是惯于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

  ■张昭固执高压式沟通表现为诅咒式表述、以死人压活人、说话不留余地

  史书记载,张昭少而好学,博览群书,谋略出奇,忠謇方直。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直言敢谏,刚正不屈。但到了晚年,他的进谏则越来越以固执高压的模式进行。对此,早期的孙权还能从善如流,但后期的孙权则多冷眼相待,还批评张昭“几误孤大事”。可悲的是,张昭依然是我行我素,屡令孙权颜面尽失,搞得两人水火不融。在这当中,孙权固然有其不足,但张昭的强势语言,也难免有越矩过火之嫌疑。

  张昭固执高压式沟通主要有三个特点:诅咒式表述、以死人压活人、说话不留余地。这使得他在沟通中,常常不顾孙权的情绪反应,一意孤行,直到逼得孙权认错方休。

  例如,黄初二年,孙权于武昌钓鱼台宴请诸臣,说:“今天饮酒,一定要醉倒在这里不可。”张昭听后,板起脸,愤而离席,孙权派人召他回来,张昭一脸严肃地说,从前殷纣王,“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你和他没有二致。孙权听了此话,默默无语良久,宣布罢宴。此外,张昭还动不动就对孙权说:“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志在忠益,俾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话虽不错,却暗指孙权不如太后、桓王英明成熟,令孙权颇失面子。

  还如,东吴嘉禾元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臣吴,孙权闻之大喜,遣使大加封赏。张昭认为其降有诈,极力谏阻孙权。孙权不能忍受,按刀大怒说:“吴国之士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张昭泪流满面,以不负太后、孙策顾命之托,据理力争。孙权也“掷刀致地,与昭对泣”,并说:“我尊敬你已经够可以的了,你却好几回在大伙面前扫我的面子,使得我老是害怕自己做错事。”此后,张昭托病不朝,孙权知其原委,生气地派人用土把他家的门堵上。张昭则从里面也以土封门,表示不再出门。后来的事实证明张昭的判断是正确的,孙权后悔不纳张昭之言,故“数慰谢昭”。但张昭就是不出,孙权“过其门呼昭”。张昭辞以疾笃。孙权放火烧门,逼他出来,但张昭还是坚不出门。孙权气得没办法,急忙命人救火。最后张昭被儿子扶出,孙权才得以与他见面。

  ■张昭过度的耿直与批评,逾越了君臣大限,招致“冷遇”

  按理说,张昭直言不讳,尽忠职守,是想让孙权成为一个理想的帝王。但过度的耿直与批评,则会逾越君臣之大限,孙权会越来越反感张昭。东吴嘉禾元年,孙权称帝后大会群臣,张昭举笏致贺,但还没来得及张口,孙权就说:“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如此讽刺张昭当时的主降之举,可见孙权早就对张昭心怀不满。

  张昭在沟通中固执己见,不知变通,常把心气甚高的孙权折腾得低声下气,没了君主帝王的尊严。难怪当丞相职位空缺时,无论百官怎样推荐张昭,孙权绝不松口答应,更直言:“当丞相事情繁琐,而张昭性情刚烈,不听他的,埋怨之心将生,这不是他能处理好的。”足以可见张昭固执己见、强制压迫的为人处事方式。





上一篇:为什么说荀彧是绝代谋臣、品德清贵?
下一篇:从“割发代首”看企业ERP制度的贯彻执行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张昭的刚烈固执相比,诸葛瑾的劝说方法则是进退自如、灵活多变,深谙君臣之道。《三国志·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采,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讬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一次,校尉殷模犯了错,孙权恼怒地要处死他,群臣中许多人劝谏,反而使孙权越加恼火。此时,诸葛瑾却在一边默不作声。孙权问道:“你为什么就是不说话呢?“对此,诸葛瑾先请孙权避开众臣,到一边单独交谈。他说:“我和殷模等人同样都是在老家当地遭到厄运,这才背井离乡来到江东的,幸蒙吴主的再生之福方得有今日。我本当和这些人一起互相督促策励以报答万一的,却没有很好做到这点。殷模辜负你的恩惠,自陷罪责,我想到这中间也有我的过失,实在不敢再说什么劝你的话了。”孙权听了为之动情,最后赦免了殷模的死罪。诸葛瑾以退为进的沟通方法,既表明了自己的反对立场,又给足了孙权面子,堪称善解上意的典范。这比张昭的直谏方法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其实,张昭只要注意沟通方法,孙权还是很愿意接受其批评意见的。例如,建安二十三年,孙权好田猎,常亲自骑马去庱亭射虎,并多次身入险境。张昭私下劝谏孙权,作为君主应“驾御英雄,驱使群贤”,而不应驰逐于原野,校武于猛兽,这样一旦有所危险,恐遭到天下人耻笑。孙权听了,忙谢张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之后,孙权还专门做了射虎车去打猎,以避免在狩猎中遭受猛兽的围袭。

  ●职场小贴士●

  职场中讲究批评的艺术


  在职场交际中,时常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或者需要批评他人。在这当中,固执的驳斥和批评都会使对方颜面尽失,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令其无所适从。其后果,可能会导致职场关系的裂痕,团队精神的解体。因此,职场中也很讲究批评的艺术,而唯有“进言”巧妙,才会“纳谏”心甘。在提意见或批评他人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讲究场合

  中国人很爱面子,也很讲究面子功夫,因此公开场合的批评,应该尽量避免;而如果是必须的公开批评,也应该把握好分寸火候,以令被批评者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在这当中,主管者要多用“公开赞美,私下批评”的模式来提醒下属。

  2.讲究方式

  很多时候,批评的成败,不在于是否有理,而在于是否合适。由此,人们要注意讲究沟通方式,对于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沟通方法。而只有了解对方的性情,才能巧施批评的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点到为止

  批评与建议,不仅在于讨论事情的正确与否,也在于提醒对方进行自我反省和检讨,从中吸取教训。由此,话说的太多,则有可能适得其反,招致对方的反感。因此,人们要注意言辞留有余地,以图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

  4.鼓励为主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肯定。如果辛勤的付出得到的只是一通斥责和批评,会使对方不满和失落。因此,职场之进言,还是需要鼓励为主,以鞭笞为辅,先肯定他人的努力,再加以委婉的建议,这样才能给人以努力的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2-6 14:22 , Processed in 0.94082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