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font id="fosi"> 长假过去,大家重返职场,所以也让我们再捡起“心看三国说职场”这个系列,把心灵智慧进行到底。本次人物是周瑜,东吴集团的重要将领。他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器量端雅。孙策遇刺身亡时,曾叮嘱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由此周瑜越发竭诚尽智,为孙氏集团的崛起奔波劳碌,不辞辛劳,先后击败黄祖,决胜曹操,为东吴鼎立三国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历史上的周瑜,可谓是才德兼备的完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却被描写成焦虑成性、嫉贤妒能的人物。本文分析周瑜在《三国演义》的焦虑症表现,并还原周瑜在《三国志》历史真貌。
■当患者焦虑的持续时间超过一定范围时,才会构成焦虑症
在精神病学上,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持续的忧心状态,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严重时可有一种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2)无明确目标的担忧,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未来的某些事情过分担忧,乃至坐卧不宁,茶饭无心;3)躯体化表现,会在焦虑的同时,出现身体不适,如头晕、胃痛、偏头痛、心跳加快等,导致植物功能紊乱;4)担忧时间很长,患者会焦虑某件事情很久,难以摆脱。
应该指出,当患者焦虑的持续时间超过一定范围时,才会构成焦虑症。焦虑症如果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则会具有持久性和突发性的特征。此外,焦虑症还常伴随其他病症出现,如强迫症、恐惧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最后,正常的焦虑并不构成神经症,焦虑是心理应激的本能反应,其过分而持续的表现,才有可能演变为焦虑症。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极度焦虑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刻画,堪称是一个焦虑症的典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件事情的描述上。
五欲杀孔明: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对于诸葛亮可谓是欲除之而后快。其中一欲杀孔明,是在孙权决心联刘抗曹之后,周瑜因“孔明早已料吴侯之心,又高吾一头也,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周瑜欲杀孔明,表面上是为保全江东,实则是出于自己的嫉妒心。二欲杀孔明,是周瑜派诸葛亮往聚铁山劫断曹操粮道,“欲杀之,恐惹人笑,故借操之手,先除后患”,在此周瑜为了掩饰自己而借刀杀人,虽有谋略却令人感觉阴险狠毒。三欲杀孔明,是在诸葛亮识破了周瑜以借刀杀人计除掉蔡瑁、张允两人后,“若留此人,那里显我,吾决意斩之”,可见其善妒。四欲杀孔明,是故意出难题,叫诸葛亮十日之内造十万之箭,“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以此来为难诸葛亮,让其自取灭亡。五欲杀孔明,是在诸葛亮作法借得东风后,周瑜又生杀机,“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功,有鬼神不测之术,若欲留之,乃东吴之祸根,周瑜之大患也”,如此的强迫意念,可见周瑜对于诸葛亮的痛切嫉妒。
三欲取荆州:
在《三国演义》五十一回中,诸葛亮激周瑜率兵攻打曹仁把守的南郡,结果不仅自己身负重伤,还折了很多兵马。最后好不容易击退曹仁,赵云却受诸葛亮之计,兵不血刃,取了南郡。此外张飞还袭取了荆州,关羽攻占了襄阳。周瑜拼着性命赶走了曹仁,却使刘备不失一兵一卒取得荆州城池。这使得周瑜“怒气冲天,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气伤箭疮,半晌方苏。”这,便是“一气周瑜”的故事。
小说第五十四回,周瑜与孙权密谋,以出嫁孙权之妹孙尚香为由,引刘备来吴,加以软禁,以换取荆州。但此计又被诸葛亮识破,让刘备迎娶孙尚香之后,哭求回荆州,得以携新夫人全身而退,周瑜的美人计失败,自思曰:“吾计不成,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这,便是“二气周瑜”的故事。其中周瑜面对诸葛亮,常常是“心气浮躁,忐忑不安”。
小说第五十六回,周瑜讨还荆州不成,便以兴取西川为名,想乘刘备不备偷取荆州。诸葛亮对此不动声色,将计就计,等周瑜来到荆州城下时,已被刘备重重包围。诸葛亮又派人送书信于周瑜,说明西川难取,曹操会乘机袭吴,不如退兵。周瑜看完,长叹一声,对众将说:“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说完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这,便是“三气周瑜”的故事。
在上述描述中,周瑜与诸葛亮斗智,屡屡受挫,身心备受煎熬,不仅心理焦虑不断,而且身体数度受损,最后活活被气死。
■周瑜对诸葛亮的焦虑源在什么地方?
|
上一篇:《三国演义》拔高诸葛亮,难逃宣扬权谋的嫌疑下一篇:《三国演义》成书之前诸葛亮在军事史上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