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042|回复: 2

曹操早年的两次失利——《曹真传》篇首《魏略》、《魏书》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观《三国志,曹真传》篇首云: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

  而其后裴松之又注文两段,一为《魏略》、一为《魏书》

  魏略曰:真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变其姓。

  魏书曰:邵以忠笃有才智,为太祖所亲信。初平中,太祖兴义兵,邵募徒众,从太祖周旋。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初看两段注文曹真父亲一会说为袁术部党所害,一会说为黄琬所害,且时间一为兴平、一为初平,颇有糊涂之感,不禁怀疑作者乱写。但是无论《魏略》作者鱼豢还是《魏书》作者王沈,他们都是和曹真同一时代的人,而且都是一殿之臣。故此两书在在这问题上出错的可能不大。故此仔细看下,才知道说的是两人:

  《魏略》之“伯南”已经明言姓秦,当为曹真生父。

  《魏书》之“邵”则为曹操从兄弟,是为曹真养父。

  但是即使如此,史家对次两段真实与否质疑颇多,

  一、《魏书》曹邵之死:

  魏书曰:邵以忠笃有才智,为太祖所亲信。初平中,太祖兴义兵,邵募徒众,从太祖周旋。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此段疑点有二:

  1、时间问题——按《后汉书》、《后汉纪》等书,黄琬与中平六年九月为司徒,故此不可能于初平年对付曹操。

  2、地点问题——曹操于兖州陈留己吾起兵,怎么会在豫州被黄琬加害。

  3、动机问题——黄琬为汉名臣,后亦为董卓余党进犯长安时所杀,为何要加害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曹操?

  以上三条看似有理,其实不然:

  时间、地点问题,可参看《三国志,武帝纪》:

  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从上可知道两点:

  1、曹操东归出关时,董卓尚未杀何太后,按《后汉书》,董卓于是年九月丙子,杀皇太后何氏。故此曹操在九月前何太后被杀前早已经东归出关。而是时黄琬还未被任命为司徒。①而曹操起兵也不是初平年,而是中平六年十二月。《魏书》云初平起兵,那是因为初平年间,关东诸侯群起结盟讨伐董卓,《魏书》把曹操兴兵算入这里,但其实在上一年曹操已经着手招兵买马了。故此时间无误

  2、《三国志》云:“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既然说散家财,当时曹操仓皇逃出洛阳,连侧室卞夫人和门客都没带,当然也不可能带着家财。要散家财,也得先回到老家沛国谯县,变卖家产。沛国谯县属豫州,故此地点无误。

  而黄琬为什么要对曹操起杀害之心,其实黄琬时为豫州牧,史书描述当时豫州:

  又为豫州牧。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后汉书、黄琬传》)

  可见黄琬为豫州牧,其主要精力都放在讨伐贼寇了,当时曹操从弟曹仁“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看来在黄琬眼里,曹仁无疑也是使得“州境雕残”的寇贼之一。而随着曹操回家,诸曹、夏侯都先后带着家兵、党羽汇聚在曹操旗下。是时董卓还未必杀害何太后,只是废了少帝;关东州郡牧守也没起兵。曹操此举在地方官黄琬眼里无异聚众谋反。

  而《后汉书,董卓传》记载:

  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郿侯。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子孙。





上一篇:华佗能治好曹操的病吗?古名医何以都有匪夷所思的异术
下一篇:刘备“皇家公司”的品牌启示录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可见,黄琬既然应董卓控制的东汉政府所征召为三公,又和董卓一起为当时党锢之祸的士人平反,可见当时黄琬是认同董卓的。相比一边是要平反为宦官迫害士人的董卓,一边却是在自己辖境内招集兵马的宦官子弟曹操。以黄琬的立场,当然来个雷霆手段抓捕曹操一党。关于此役,除了《魏书》记载外,《太平御览》 卷四百六十七《曹操别传》另有记载:

  拜操典军都尉。还谯、沛,士卒共叛,袭击之。操得脱身亡走,窜平河亭长舍,称曹济南处士。卧养足创八九日,谓亭长曰:“曹济南 虽败,存亡未可知。公幸能以车牛相送,往还四五日,吾厚报公。”亭长乃以车 牛送操,未至谯,数十里骑求操者多,操开帷示之,皆大喜,始悟是操。

  上文里曹操被部下叛变,这个部下共叛变,当是因为黄琬下令讨伐曹操,曹操所散家财招募的士兵一看州牧下令,就怀了二心反叛,而正因为是豫州牧黄琬通缉曹操,故此曹操逃亡到平河亭长处,不敢表露身份。毕竟贾诩曾说过::“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可见英雄单行,一亭长足以捕之。曹操才自称是济南曹处士,这并非顺口胡扯,而是曹操有意为之,因为曹操曾任济南相,所以可以说一口济南乡音冒充济南人来蒙骗过亭长,使之不起疑心。

  此役曹操招募的士兵大多叛乱,而曹操本人和部下离散,住在平河亭长家,也重伤到不能下地八九天,可见曹操被黄琬收拾得一败涂地,仅以身免而在此役中。在这八九天里,外面根本不知道曹操死活,甚至有曹操已死的谣言,结果当时和曹操一样逃出洛阳的袁术还真向曹操在洛阳的侧室门客报了曹操的死讯,后来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三国志,魏书、卞皇后传》)

  可是“募徒众,从曹操周旋”的曹邵就没这么幸运了,是真正的一去不返。故此其后曹操不敢在豫州停留,而是跑到陈留,陈留太守张邈是曹操的生死之交,不但不会为难,反而还和曹操一起举兵反董。②而当地孝廉卫兹更以家财资助曹操,组建了一支有五千人的部队。③

  二、《魏略》秦伯南之死

  真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变其姓。

  这段史家质疑主要为两点:

  一、 时间问题——各书均未记载兴平末年曹操和袁术之间发生战争。

  二、 地点问题——各书均未记载袁术和曹操在沛国谯县有过交战。

  其实这两点只要仔细推敲史书,则都可以得到合理解释,同样是《三国志、武帝纪》记载:

  十二月(兴平二年),雍丘溃,超自杀。夷邈三族。邈诣袁术请救,为其众所杀,兗州平,遂东略陈地。是岁,长安乱,天子东迁,败于曹阳,渡河幸安邑。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

  从上面可以知兴平二年十二月,也正是兴平末,曹操东略陈地。当时陈王刘宠兵强马壮、粮草充足。④而陈地除了正牌陈相骆统外⑤,还有袁术私委的陈相袁嗣。从“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可以看出,曹操这次所谓的略陈地是和袁术开战。在雍丘之战虽然张超自杀,张氏被曹操族灭,可张邈却跑到袁术那求救。曹操雍丘之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抓背叛他的张邈。故此引军南下和袁术开战,而时间为“兴平末”的⑥十二月到下一年建安元年一月。

  而当时就在武平东面的沛国,其国相舒仲应,为袁术所委任,⑦且在建安年间江淮大饥荒的时候,袁术尚一次给舒仲应米十万斛军粮,可见沛国当时驻扎有袁术重兵。曹操此次和袁术开战,武平东面沛国的袁术军当然会有所行动。

  是年曹操和吕布拼杀个两败俱伤,曹操军已经惨到吃人肉地步。而在建安元年的曹军,在去洛阳迎天子路上,也只能靠地方供应的桑葚、檬豆做军粮。⑧同时的袁术却一次向吕布供应米二十万斛。⑨以曹操的饿殍之卒和袁术的饱食之士交战,胜负可知。故此一战下来,出现了下面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id="fosi">  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

  而《三国志,武帝纪》每逢袁术、曹操交战,若曹操占优,必大书“大破”,得地必书“拔之”,斩将必书“斩之”。此处却但书“军临武平,袁嗣降”,可见无破军,无得地也无斩将。这一战的结果是更加坚定了曹操走“挟天子令诸侯”的决心。

  曹真两父一若曹操早投张邈必不死,一因曹操追杀张邈而亡,真是天意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2-6 09:07 , Processed in 2.2881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