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894
UID9697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分享
精华
积分8894
阅读权限60
注册时间2013-9-2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卖家信用
买家信用
听众
收听
性别保密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26 18:40 编辑
其明年,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 【◎《通鉴》:太和五年冬十月,吴主使中郎将孙布诈降以诱扬州刺史王淩,吴主伏兵于阜陵以俟之。◎胡注:○阜陵县,汉属九江郡,魏改九江为淮南郡。○《晋志》曰:阜陵县,汉明帝时沦为麻湖。○麻湖,在今和州历阳县西三十里。】
辞云:“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刺史王淩腾布书,【腾,传也,上也。】
请兵马迎之。
宠以为必诈,不与兵,而为淩作报书曰:“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
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
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
宠会被书当入朝,敕留府长史:“若淩欲往迎,勿与兵也。”
淩于后索兵不得,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击,督将迸走,死伤过半。 【◎胡三省曰:迸,北孟翻。孙权自量其国势之力不足以毙魏,不过时于疆场之间
设诈用奇,以诱敌人之来而陷之耳,非如孔明真有用蜀以争天下之心也。】
初,宠与淩共事不平,淩支党毁宠疲老悖谬,故明帝召之。既至,体气康强,见而遣还。 【◎《通鉴辑览》曰:王淩为布所愚,而满宠能察欺诈,才识相去奚啻倍蓰。幸因宠能预防,淩仅亡其一旅。魏明既遣宠还,而不能穷治淩之辜,何以警庸臣坏乃公事者!】
【◎《世语》曰:王淩表宠年过耽酒,不可居方任。 【方任,方面之任也。】帝将召宠,给事中郭谋曰:“宠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余年, 【宠自建安初即为汝南太守,至太和五年移镇扬州,已三十余年矣。】有勋方岳。 【◎胡三省曰:自魏武以下以督州为方岳之任,谓其职犹古之方伯岳牧也。】及镇淮南,吴人惮之。若不如所表,将为所闚。可令还朝,问以方事以察之。” 【《通鉴》作“问以东方事以察之”。】帝从之。宠既至,进见,饮酒至一石不乱。帝慰劳之,遣还。】
宠屡表求留,诏报曰:“昔廉颇强食,马援据鞍,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老,何与廉、马之相背邪?其思安边境,惠此中国。”
其明年,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吴青龙三年。
吴主传:中郎将孙布诈降以诱魏将王淩,淩以军迎布。
孙布派人到扬州求降,说:“因为路途遥远不能前来致意,特请派兵前来迎接。
”扬州刺史王淩上呈孙布的信,请求派兵马前去迎接。
满宠认为其中肯定有诈,不准予派兵马,替王淩信给孙布说:“你认识错误,迷途知返,想脱离灾祸归顺我们,离开暴政,改走正道,值得赞扬。
现在希望我们派兵迎接,但考虑到兵少则不能保卫你们,兵多则又易泄露机密。暂且秘密计划来成全你的志向,到时候再调度事宜(大概就是说,我们就不去接你了,因为人少了起不到护卫作用,人多又容易泄露。你们自己偷偷过来吧,到时候再见机行事)。”
王淩时为扬州刺史,满宠为征东将军,统青、兖、徐、扬四州,是最高军事长官。王淩出兵,需要向满宠请示。
满宠识破了孙布的诈降,回信先是赞扬孙布弃暗投明,转而很巧妙地回绝了派兵接应的要求,而是让孙布自己悄悄过来,把这个难题又踢回给了孙布。
宠会被书当入朝,敕留府长史:“若淩欲往迎,勿与兵也。”
恰在这时满宠被召入朝,临行前他命令留府长史:“若王淩想要前往迎接,不要派给他兵。”
《资别传》中说:如征东将军满宠、凉州刺史徐邈,并有谮毁之者,资皆盛陈其素行,使卒无纤介。宠、邈得保其功名者,资之力也。
本传后文也有提及“初,宠与淩共事不平,淩支党毁宠疲老悖谬,故明帝召之。"
满宠恰在此时被征召入朝,是王淩及其支党运作的结果。
淩于后索兵不得,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击,督将迸走,死伤过半。
王淩因为不能从满宠处索得兵马,于是就派遣了一个督将,率步兵骑兵七百人前往迎接孙布。孙布在夜里突然袭击,督将逃走,七百人死伤过半。
吴主传:冬十月,权以大兵潜伏于阜陵俟之, 淩觉而走。
孙权以大兵潜伏在阜陵打算突袭,结果王淩发觉撤走。
这里面满宠传中说是王淩派遣了一个督将,率步兵骑兵七百人前往迎接孙布。孙布突袭,督将逃走,带去的七百人死伤过半。吴主传的说法似乎是王淩自己去了,并且发现了吴军的埋伏,自己撤走。
无论哪个说法看起来,王淩损失都不怎么严重。无论是督军还是王淩自己去了,主将都生还,士卒也没被全歼,加上满宠不给兵,带去的士兵数也不算多。不过话说回来,因为满宠不给兵,王淩派过去的(能够调动的)都是属于自己的兵力,这样的损失应该还是挺心疼的吧。
话说吴人还真是喜欢用诈降,赤壁之战时候黄盖诈降(《周瑜传》),石亭之战前周鲂诈降,这一次又是孙布。最神奇的是曹休的前车之鉴才过去两三年,居然还真能钓到鱼。除了吴人手段高明,大概或许诈降之余,真降的也不少?又或者从中计的结果来看,吴人诈降设伏也都是小打小闹,只求占点便宜而已,即使中计,也无性命之虞?
想来确实是这种感觉,”孙权自量其国势之力不足以毙魏,不过时于疆场之间设诈用奇,以诱敌人之来而陷之耳,非如孔明真有用蜀以争天下之心也。“
初,宠与淩共事不平,淩支党毁宠疲老悖谬,故明帝召之。既至,体气康强,见而遣还。
当初,满宠与王淩共事时不和,王淩的同党诋毁满宠年老力衰,言行荒谬,不合事理,因此魏明帝才召满宠入朝。满宠到京城后,身体康健。魏明帝见状,又要求满宠回到原职。
(嘉平三年王淩死时八十岁,此时王淩也是六十岁了。王淩支党既然拿老迈来攻击满宠,那么此时满宠年龄至少要比王淩大,否则这个攻击太不合理了。
前文满宠18岁时任督邮,在192年曹操到兖州辟为从事之前,满宠的生年下限是公元174年
此处可以猜测,满宠的生年应该在王淩之前,也就是至少应该在172年前)
这时满宠的脾气也来了,
宠屡表求留,诏报曰:“昔廉颇强食,马援据鞍,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老,何与廉、马之相背邪?其思安边境,惠此中国。”
满宠不止一次上表,要求留在京城。
魏明帝下诏说:“从前廉颇为向使者表示自己身体健康,仍可带兵打仗,一顿吃掉斗米、十斤肉。马援六十二岁时仍请兵战斗,据马鞍顾视,以示可用。今你未老而自谓已老,怎不以廉颇、马援自比呢?要想法保卫边境,为国效力。”
明帝只得进行安抚,并以廉颇马援的事例来勉励满宠为国效力。也算有间接肯定满宠对国家的贡献吧。
马援也曾任伏波将军,有名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革裹尸的典故即出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