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号逊志,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其家庭虽不富有,但世尊儒术,父亲方克勤是当地名儒。洪武年间曾任山东济宁知府,奉公守法,入《明史·循吏传》。
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成年后跟着宋濂学习,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就连前辈的胡翰,苏伯衡也自认不如。
他曾因病卧床,家中粮食断绝。仆人将情况向他报告,他笑着说:“古人三十天仅进食九次,贫穷困扰何止我家啊!”父亲方克勤因“空印”事获罪而被处死,他扶持灵柩归乡安葬,哀情感动了行路的人们。
洪武十五年(1382),因东阁大学士吴沉、杨枢的举荐,太祖朱元璋在奉天门召见了方孝孺。太祖见孝孺举止端庄,学问渊博,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由于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而太祖则主张以猛治国,运用严刑峻法控制官民,所以方孝孺并没有得到重用。虽然如此,太祖却有意让孝孺日后辅助自己的子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
建文帝敬重孝孺,读书时每有疑难即向他请教,处理国家大事也会征求他的意见,有时还会让方孝孺代为批复群臣的奏章。当时宫中纂修《太祖实录》及《类要》等史籍,皆由方孝孺担任总裁。既得皇帝倚重,方孝孺更是忠心辅主。他辅助建文帝省刑、减赋,更定官制,锐意文治,力图改变洪武以来严苛峻急的统治政策。
当时各地藩王势力日益增大,建文帝听从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以加强中央集权。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建文帝也立即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因为燕军骁勇善战,南军逐渐失利。建文四年(1402),燕军攻破京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而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当时方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第一大儒,其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朱棣起兵时,其谋士姚广孝曾对他说,城破之日方孝孺是绝不会投降的,但万万不能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子就灭绝了。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名望来收揽人心,所以当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
一日,朱棣上朝,派人强行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恸之极,哭声响彻大殿。朱棣走下皇座,上前安慰方孝孺,告诉他建文帝已死,并劝他像周公辅助成王一样辅助自己。方孝孺厉声质问朱棣,为何不立建文帝的儿子或弟弟为君呢?
朱棣无可奈何,只好命人把笔墨放到方孝孺面前,强迫他写诏书。方孝孺拿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即掷笔于地,边哭边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见方孝孺宁死不屈,威胁他说:“你不怕被诛九族吗?”孝孺义无反顾地回答说:“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朱棣怒不可遏,命人用刀割他的嘴,方孝孺忍着痛怒骂不绝。最后方孝孺被打进死牢,朱棣派人大肆搜捕方孝孺在京的亲属,行刑当日把他们押往刑场,在方孝孺面前一一杀害。方孝孺忍着悲痛,始终没有屈服。临行刑,方孝孺视死如归,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以此表达出忠于建文帝的气节。时年四十六岁。他的门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他的遗骨,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