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爨
发表于 2014-6-1 14:01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1 14: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标题您是打算出一个凌烟阁系列么?
先说唐朝的,以后有机会整个中华历史讲吧。不过先更完略说的文章先。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1 14:02
离爨 发表于 2014-6-1 14: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说唐朝的,以后有机会整个中华历史讲吧。不过先更完略说的文章先。
说实话我觉得略说的价值没有这篇大(纯属个人感觉)
离爨
发表于 2014-6-1 14:04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1 14: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实话我觉得略说的价值没有这篇大(纯属个人感觉)
嗯,略说是当时rex请我归总三国人物的一篇文章而已,我并没有打算写得很好,那个略说后面的话,也是边想边写的。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1 14:09
离爨 发表于 2014-6-1 14: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略说是当时rex请我归总三国人物的一篇文章而已,我并没有打算写得很好,那个略说后面的话,也是边想边 ...
哦。总之这边的您更新的我有空就一直追了,正好自己翻译练着玩玩。
离爨
发表于 2014-6-1 14:11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1 14: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哦。总之这边的您更新的我有空就一直追了,正好自己翻译练着玩玩。
嗯,感谢您的支持。这个整个人物更新会无边境的,总之从夏到宋(元明我不熟,就算了)的知名人物都会写写的,但是时间跨越度就长了,这个是细说;P,那个是略说。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1 14:13
离爨 发表于 2014-6-1 14: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感谢您的支持。这个整个人物更新会无边境的,总之从夏到宋(元明我不熟,就算了)的知名人物都会写写 ...
嗯,我打算就靠您的细说补历史了。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1 20:43
有个不情之请,若要放译文的话能不能更新下一段的时候再放上一次的译文?
我是挺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影响的,自己翻译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想起一些问题或者随时有一些想法我也就顺手写出来了。
rex
发表于 2014-6-2 00:13
先生功德无量啊,这样的文章非常有价值,许多朋友都会通过这学到知识,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希望先生能坚持更新下去。谢谢!
离爨
发表于 2014-6-2 01:24
本帖最后由 离爨 于 2014-6-3 14:21 编辑
二、岳父起兵,与妻别离
昨天说到,柴绍少年时代,已经是一位锋芒毕露的少年了,唐高祖李渊看上了他,把自己女儿嫁给了他。这个时候还是盛世时期,柴绍就以这种任侠放荡的行为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
不久,就是隋炀帝即位,隋炀帝大家都认识,这位皇帝不好评说。不过他在位时,各地都有造反就是了。当时李渊已经身处山西太原,他这位驸马嘛,因为是太子的千牛备身嘛,所以就留在了长安,没有跟着岳父回去太原。而此时呢,隋炀帝去江都游玩去了,李渊便趁此时拉起反旗。造反嘛,人一定要多。于是,李渊便秘密的送信给这位驸马,跟他说:“我现在呢,准备要举义旗,推翻暴政,希望您吶,祝我一臂之力,好歹我们是一家人嘛,您的父亲与我是至交,这个忙无论如何您都帮帮。”
柴绍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临走之前,他担忧了。他跟他的妻子说:“您父亲呢,现在准备要‘举义旗’(就是造反),扫干净天下的危难之处。我呢,受您父亲看得起,准备去帮他。我们一起去是不行的呀。现在外面乱七八糟,巡逻的保安肯定很多。他看到我们一家子出城远去,肯定会怀疑的,那时候还没帮忙就死在半路怎么行。我一个人去又不放心您呀!我去造反了,您一个人留在长安,那些隋朝守将知道了,不把您拿去归案吗。这就留下后患了呀!哎呀,我应该怎么办呢?”
平阳公主(那时还没封为平阳公主)笑着说:“您就快点去吧,我一个妇人,要逃走很容易的,随便混在一堆逃难的百姓丛中,就可以躲藏出城了吧。况且,我还有其它一些事情要办呢!(当别自为计矣。)”这句话前半句安慰了柴绍,最后一句可了不得,她有自己的计划,什么计划呢?我们后面再说,总之就是惊动隋朝的计划。不管如何,柴绍没听出来,他安心上路了,他应该明白自己这位妻子智谋超群,不会出事的。那么柴绍在去太原的路上会碰到什么情况呢?我们明天再说。
今天这一段《旧唐书·柴绍传》原文(就一句话):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
《旧唐书·平阳公主传》原文:
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
翻译:
《新唐书·柴绍传》原文:
将起兵,绍走间道迎谒。
《新唐书·平阳公主传》原文:
初,高祖兵兴,主居长安,绍曰:「尊公将以兵清京师,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为计。」
译文: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2 01:45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2 01:47 编辑
继续来做笔记。
《旧唐书·柴绍传》: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
义旗建应该是指李渊起兵。
绍自京间路趣太原。柴绍从京城走小路奔赴太原。(间路应该是指偏僻的小路,“趣”我猜同“趋”,奔赴的意思)
《旧唐书·平阳公主传》原文:
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绍即间行赴太原。
李渊即将举兵,(当时)平阳公主和柴绍一同在长安,(李渊)派遣使者秘密召唤他们。柴绍和公主说:“你父亲将要扫清天下的混乱,我想要投奔他,我们一同前往不可以(是害怕全家一起离开容易被察觉?还是觉得带着妇人上路耽误行程?),我独自前往又害怕你遭遇祸患,该怎么办呢?
平阳公主说:你应该赶快离去,我一个妇人,到时候容易藏匿,你该和我分别,我自有办法。柴绍于是悄悄奔赴太原。
柴绍传的说法似乎是李渊起兵之后,柴绍归附。而平阳公主传的说法则是李渊将要起兵,但还没有公开的时候,便派遣使者前来秘密通知柴绍和平阳公主前往太原。看起来应该后一种情况更合理些。是柴绍传省略,还是我理解错了“义旗建”的意思?
从平阳公主的回答,这位公主看来也很有谋略。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