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阳
发表于 2014-5-3 19:17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5-3 16: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好意思,是我搞错了。蜀汉好像情况不太一样,我太想当然了。这个问题我自己再了解下。
不过,杂号将 ...
小可收藏有一篇蜀汉武职官员官制的考据,按军阶高低节录如下:
1、大司马、大将军,最高级别的军衔。
2、车骑将军、膘骑将军。位比上卿。章武元年,张飞升任车骑将军,马超被升为膘骑将军。胡济官直升至右骠骑将军。李严于建兴八年升为骠骑将军。班位常亚李严的刘琰被升为车骑将军。延熙六年,邓芝被升作车骑将军,后又假节。廖化“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轴刺史”。张翼于景耀二年被提为左车骑将军。领翼州刺史。
3、征西、征南、征北将军,张翼于延熙元年封征西大将军。宗预被拜为征西大将军,后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魏延于建兴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建兴元年,赵云为征南将军后迁镇东将军。陈到为征西将军。
4、前、右、左、后将军,宗预曾当过后将军。邓芝在诸葛亮故后迁为前军师前将军。刘琰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李严于章武四年徙为前将军,辅匡于建兴中为右将军,吴壹曾为左将军。先主汉中王时封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关羽为前将军。
(以上皆为正牌将军)
5、杂号将军,如关羽之荡寇将军,张飞之征虏将军。黄忠之讨虏将军、赵云诩军将军,后来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驻扎汉中,邓芝为扬武将军。马忠曾加安南将军。王平为安汉将军,讨寇将军黄权被先主任为镇北将军。霍弋于景耀六年加安南将军。魏延被先主拔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张嶷被后主加为抚戎将军,后拜荡寇将军。
6、裨将军,费观曾拜为裨将军。王平降蜀后拜为裨将军。李严降先主亦拜裨将军。
7、监军,胡济曾迁为中监军前将军。延熙六年,蒋琬任命王平为前监军,建兴十一年,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霍弋于景耀六年前为监军诩军将军。姜维曾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后为右监军辅汉将军。邓芝曾任中监军扬武将军。
8、中典军,胡济曾为此职。王平曾为后典军。
9、护军,刘敏、陈到、蒋琬之弟蒋斌皆曾任此官。费祎曾任中护军。刘敏为左护军,蒋斌为汉城护军。王平曾任前护军。霍弋亦曾为护军。姜维在归蜀时亦充护军。赵云曾为中护军。
10、领军,张翼曾充任前领军,向宠一度任中领军。阎宇亦为领军。龚衡、冯习俱为领军。
11、牙门将军,魏延的第一个官职即是此。向宠在先主在位时亦为牙门将。王平归降时任为牙门将。龚禄当过牙门将。长阪之战中赵云立功被升为牙门将军。张嶷初为官便拜牙将。
12、校尉,费祎曾作昭信校尉,孟光曾拜为屯骑校尉,来敏于先主定益州时曾署典学校尉。向宠之弟向充为射声校尉。后主称帝后,向朗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王连于建兴元年被封为屯骑校尉。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屡迁射声校尉”。诸葛亮弟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杨戏亦曾为射声校尉。胡济弟胡博历任长水校尉。校尉是一种低级武官的名称。
按《三国志》:“建兴元年,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次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赵云生前曾经当过“征南将军”和“镇东将军”这两个“正牌将军”,但是一出祁山后被贬为“镇军将军”。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作战,两年后病逝时仍为“镇军将军”,所以有赵云至死仍为“杂号将军”的说法。
逝水留年
发表于 2014-5-3 19:22
哇受教了
逝水留年
发表于 2014-5-3 19:23
哎哟我的智力呀 哎
阿阳
发表于 2014-5-3 19:25
逝水留年 发表于 2014-5-3 1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哎哟我的智力呀 哎
可怜的娃{:gj19:}
阿阳
发表于 2014-5-3 19:37
火神vs神算 发表于 2014-4-19 22: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周瑜、鲁肃他们也没有当过大都督。
您说的很正确{:gj13:}
1.周瑜在建安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此时“督”还只是一个动词);(《三国志周瑜传》)
2.建安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3.(程普)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三国志程普传》)
4.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三国志孙皎传》)
综上,周瑜只担任过前部大督和左督(左部督),小可至今未从史料中发现周瑜担任过“大都督”的记载。而且那时的东吴,就算孙权也只能做到“杂号将军”,周瑜担任大都督就更不合逻辑。后世是把“前部大督”等同于“大都督”了。
っ叆叇〃
发表于 2014-5-3 20:22
真的有长坂坡这件事么
阿阳
发表于 2014-5-3 20:30
っ叆叇〃 发表于 2014-5-3 2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的有长坂坡这件事么
有的,刘备当时逃得很狼狈。张飞喝退曹军,赵云万军中救主母和阿斗都是史实。只不过什么“喝断桥梁水倒流”,“七进七出”,杀死曹将数十名的事,是罗贯中根据历史再创作的,小说为了好看,吸引人嘛,当然有夸大的地方。不过基本事实是对的。
147392627
发表于 2014-5-4 09:13
历史上马超 是个小人
djf199295
发表于 2014-5-4 09:59
虽然看过,再回味一遍吧
张无忌
发表于 2014-5-5 00:12
同意楼主,但赵云能力应该还是不错的,作为最早跟随刘备的一群人,早期还是很得信任的,且赵云一直是干保镖、侍卫长、训练营教官等活计的,这种官职不可能高但非亲密人不可能干,另外要说明的是刘备专为赵云所设翊军将军在蜀汉的地位是要高于一般杂牌将军的,可见百度百科,上面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中期因两次劝谏而被刘备疏远,(一次是刘备要分赏群臣,一次是起兵伐吴),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掌大权,才让赵云单独领军第二次出征,还是作为疑兵,(第一次是入蜀作战相当精彩,有兴趣可看裴松之所注三国志.云别传)。诸葛亮扬言从斜谷出兵,实际大军由马谡带领攻打岐山,结果曹真引大军拒之,顺便说句,(诸葛北伐的最大敌手并非司马懿,而是这位曹真将军)赵云兵弱失利,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可以说诱敌任务完成的比较圆满。三国志诸葛传说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眼看大功一件,结果马谡这小子太不争气,在街亭被张颌大败。结果诸葛亮自降三级,赵云被牵连由镇东降为镇军将军。至于死后追谥,刘禅连给诸葛亮立祠都不愿意,对于后来和诸葛亮政治倾向相同的赵云自然有种被背叛的感觉,也在情理之中啊。另外易老师评三国魏国说的是精彩万分,蜀国貌似不过不失啊。由于比较喜爱赵云,故多说了两句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