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对这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段子实在不忍舍弃,但同时又不能不顾《三国志》的记载,把吴太夫人的寿命延长太多。怎么办呢?干脆,一分为二,历史的吴夫人之下,再杜撰出一位艺术的吴国太出来,姐妹同事一夫,多好啊。 历史中的吴夫人,称得上是一位胆识兼备的女中豪杰。她出身名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带着弟弟吴景,姐弟俩孤苦伶仃地过日子。苦水里泡大的莲花,出落得才貌双全。孙坚听说后,就想娶她。 吴家的亲戚们因为嫌孙坚为人轻狂,又是个打仗的武夫,颇有些不情愿。吴夫人却看得很明白:乱世将至,歧视军人的传统行不通了。她对亲戚们说:要是拒绝孙坚的求婚,恐怕会引起他的愤恨,招来灾祸吧。何必为了我一个女子带来这么大麻烦呢?如果嫁给他以后遭遇悲苦,那也就是我的命吧。 于是,孙吴两家结成婚姻。 这段婚姻,催生了三国时代江东60年的帝业。据说,吴夫人怀孕生孙策的时候曾梦见月亮进入自己怀中,而生孙权的时候则梦见太阳进入自己怀中。孙坚得知,便说日月是阴阳的精粹,这是“极贵之象”啊,看来我的子孙将要兴盛了!当然,这种吉兆的传说,历史上从来不缺,只不过,唯有最后成功的,吉兆才流传下来而已。 孙坚去世后,吴夫人就拉扯着几个孤儿过日子。好在孙策、孙权都很有出息,没几年就打下了江东。在儿子执政时,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 据记载,孙策部下有一个文官魏腾,性情倔强,因为和孙策顶牛,被罢了官,还要杀头。江东的士大夫都很忧虑,但想不出办法来解救。这时,吴夫人走到府中的一口大井边,靠着井,对孙策说: “儿啊,你刚刚占领江东地区,万事筹备阶段,正应该礼贤下士才对。 魏腾办事公正严明,很得人心。你今天要杀了他,明天所有人都要背叛你了!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这样悲惨的局面,所以,先投到这个井里面吧!” 说完,就要往里面跳。 孙策看老妈要自杀,饶是江东“小霸王”,也吓得手足无措,赶紧叫人把魏腾释放了。 建安五年,孙策又死。经历过丧夫之痛的吴夫人,被迫再经历了一次丧子之痛。此后,她擦干眼泪,继续辅助自己的次子孙权。没几年,便也追随夫君和长子去了。临终,她专门召见张昭等人,叮嘱后事。 这就是历史上的吴夫人。因为《三国演义》中以曹刘斗争为主,东吴一脉本来就是辅线;加上吴夫人去世之前,都属于三国前期,尚未到达重点,因此落墨寥寥无几。相反,倒是那虚构出来的妹妹吴国太,在赤壁之战后很是上演了几处有滋有味的大戏,并成为《甘露寺》的主角之一。 其实,撇开功名利禄,单拿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历史上的吴夫人虽然有谋有断,走的终究是“贤明内助”的路子。倒是罗贯中笔下这个脱胎于民间传说的吴国太,爱女儿,爱儿子,爱女婿,爱虚荣,带点霸道,带些仁慈,又带点倔强蛮横,个性鲜明。《三国演义》中多达两位数的其他女子,多数成为英雄或小人的玩物、工具,成为被利用与被蹂躏的对象。相比之下,吴国太真可称得上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可爱形象了。 孙策之死 孙策征伐江东时,杀死了吴郡太守许贡。许贡有三个门客,一心为主人报仇,便趁孙策孤身在林中打猎时,近身偷袭。孙策虽然杀退刺客,自己也受了重伤。医生吩咐要静养一百天。但孙策心浮气躁,又杀了在当地素有名望的道士于吉。这样连番动怒,终于伤口迸裂而死。 后汉三国时期,风俗尚且开放,寡妇再嫁是相当平常的事。以大乔的花容月貌,寻一位有德有位的夫君,应该并不困难。但在史书中,却找不出相关记载。或许,江东地区前“国母”的身份,注定她不能如常人一样寻觅新的生活。然而,更大的可能是,放眼天下,她已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能替代她心中那位英俊魁伟、刚烈果决的孙郎。 随着孙策去世,大乔也淡出历史和文学的舞台。在拙作《凤兮·吴江冷》中,原本欲增添大乔出场的一段,思虑再三,终于抹去。大概,只有完完全全的澄澈与宁寂,才适合这位佳人往后的漫漫人生吧。 喜欢热闹的新《三国》电视剧组,则在他们的所谓“史诗大片”中给大乔增加了不少戏份,诸如最初与孙策的相逢、临终的话别,以及在孙策死后,东吴政权交接一度混乱时的当机立断。这固然是帮助名满天下的大美女扬名立万,却也有画蛇添足之虞。高山流水的清音雅韵,并非定要在抛头露面中展现出来给人看的。 而江东的政治环境,在孙策去世、孙权继位之后,也发生了又一轮的波动。以20岁的年龄继位的孙权,面对着他哥哥一手打下的江山,是必须采取某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在孙权称帝之后,孙策仅仅被追谥为长沙桓王(而没追谥为帝),孙策的儿子孙绍被封爵为吴侯(而没像孙权自己的儿子一样封为王),以至于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要批评孙权太小气。在这种情况下,大乔的寡居生活多少也会带上持久的忧虑吧。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