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 发表于 2014-6-8 22:39

刘备凭什么否定马谡?

马谡可能是《三国演义》中最为冤枉的一个人了,一露面就被刘备说成是不堪大任的人,而且特别对诸葛亮强调这一点。
马谡第一出现是在刘备临死前,当时看到马谡在旁边,刘备特意让他出去,并告诉诸葛亮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堪大任希望诸葛亮注意。这就给未来马谡的死打下了伏笔。
其实看完《三国演义》,既使有失街亭的责任,始终觉得马谡死得冤枉,刘备实际上给马谡扣了一顶“莫须有”的罪名。
为什么说刘备是给马谡扣了一顶“莫须有”的罪名呢?其实从马谡后来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来,刘备的看法是有问题的。
也许是由于刘备对诸葛亮的影响太深吧,诸葛亮在后来对马谡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
马谡在《三国演义中》总共出场五次,第一次就是刘备临终给马谡扣帽子。第二次是诸葛亮南征的时候,马谡奉后主之命来劳军,诸葛亮问他此次南征的难点在哪儿?当时,马谡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以至于诸葛亮在劳军之后硬是把马谡留下来作为参军,随军队作战。可见诸葛亮对马谡的肯定,当然,也是诸葛亮想进一步考察马谡。
第三次出场是在南征过程中,孟获的弟弟孟优来投降,诸葛亮问马谡孟优的真实来意,结果看法又与诸葛亮一模一样,最终将计就计抓住了孟获。
第四次出场是在司马懿被任命总督雍州、凉州等地的兵马时。诸葛亮当心司马懿把这些部队训练好,对蜀国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个时候马谡站出来,献了一个计策,虽然没有让曹睿杀掉司马懿,但是使得司马懿失去了兵权,解除了对蜀国的最大威胁。
可以说,通过这几次考察,马谡基本上是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谋士或者统帅。做个不恰当的猜测,如果马谡不死,如果不出现姜维,马谡也许就是诸葛亮最中意的接班人。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谋士、参谋,为什么在第五次露面就丢失了街亭,并诸葛亮处死了呢?
从失街亭的过程来看,就连王平这样一般的武将都知道在街亭的防守重点在哪里,应该如何扎营。为什么马谡这样一个精通战术的谋士会出错呢?这也许要从诸葛亮的身上来寻找答案。

说出愿望吧 发表于 2014-6-13 17:21

就因为他菜

萧肃 发表于 2014-6-13 17:00

可能与赵括有关

飞龙音响 发表于 2014-6-14 20:55

其实马谡是个好的参谋谋士 智力不在姜维之下   但是不是个好统帅

鴻飛 发表于 2014-6-19 09:53

引入深思!

稳中求进 发表于 2014-6-19 11:06

马谡只是做错了位置

笑有出头天 发表于 2014-6-21 14:01

1,演义里面肯定要提前就为后面诸葛亮北伐失败埋下伏笔,因为那次形势大好,最后却还是失了街亭,这个替罪羊务必需要马谡来背,不然诸葛的高大形象就毁了。
2,马谡确实比较适合做谋士,言过其实,至少说明他很能说,也很会出点子,这点刘备也没说错吧。

48251564951 发表于 2014-6-21 22:24

纸上谈兵,不实干吧

明日香大好 发表于 2014-6-22 20:25

就憑他大耳是主公 怎樣~
呵呵
不爽的話跳槽到別國去啊

ydykkk 发表于 2014-6-23 06:23

马谡就是小秘书 当然随便欺负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刘备凭什么否定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