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逍遥 发表于 2014-5-11 18:07

还原真实的“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抗~~

一、军事
诸葛亮两大军事战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于司马懿。
诸葛亮北伐出兵七次,多次无功而退兵。实因司马懿是个强敌。曹操曾经在关羽军事打击下,惶惶欲迁国都。司马懿不但阻止这一行动,还建议曹操致书孙权,趁虚抄关羽后路,致关羽败走麦城。而诸葛亮作为蜀国军事的总指挥,在关羽之败中难道没有责任吗?所以军事上司马懿略胜一筹。
二、内政
诸葛亮在内政上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在蜀地原刘璋的基业上靠法治的严明,一系列务农、息民政策使蜀国积蓄了与曹魏抗衡的实力。在刘备死后,他能继续推行联吴抗曹操是非常的明智之举。
而司马懿呢,著名的曹操大规模军士屯田,是由于司马懿的倡议而创办的。司马懿在主政时期更大兴军屯,广开漕渠,使“百姓大悦”为统一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曹操死后,魏明帝奢侈无度,好修宫室役者万余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司马懿“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欣赖。”
应该说诸葛亮面对的困难、事物要比司马懿艰难得多,复杂得多,所以内政方面诸葛亮略胜一筹。
三、用人
在刘备死后,蜀国人才逐渐凋敝。军事后备人才唯姜维而已,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及的文臣,在诸葛亮后并未做出什么能扭转或延续蜀国的事来。第一次北伐,有人曾推荐素有战功的魏延和吴懿,诸葛亮不听,任用马谡不当致使兵败。在第五次北伐方起用魏延和吴懿,此次战役,二将大破魏雍州刺史郭淮。后来,魏延造反,其原因与长久不被任用无关吗?这些不能不说是诸葛亮一生的缺憾。应该说蜀国曾经的人才济济的局面功在于刘备,而非诸葛。

首哥 发表于 2014-5-14 09:56

诸葛村夫就是一后勤大队长,打仗就是去丢人

何其多 发表于 2014-5-15 11:00

诸葛村妇 哈哈

旺达 发表于 2014-5-15 12:18

一看就知道没有7次北伐真实几次忘了   第二北伐的最大阻力不是司马懿是曹真

张无忌 发表于 2014-5-16 10:31

本帖最后由 张无忌 于 2014-5-16 10:34 编辑

回楼主,建议还原“真实”参照史书而不是小说,出了楼上所说,建议屯田是枣祗,曹操最早屯田是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后开始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还原真实的“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