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刺客列传
1.纵死侠骨香——伍孚伍孚,东汉末年第一刺客。
他原是县里一个基层的文职官员,因大将军何进征召贤士,由东曹掾而河南尹而越骑校尉。
这样的升迁,还有何求呢?何进死掉,不见他报主;宦官乱政,不见他平乱;董卓进来,不见他投效。这样一系列的变故,伍孚的反应,史书完全无载。是啊,史书的笔墨是给正在紧锣密鼓谋划反董的关东军诸侯的,是给每日置酒高会的总盟主袁绍的。
伍孚对袁绍他们行动的想法,可能和《疯狂的石头》里黑皮的想法一样:“费那事干吗?”于是他独自穿了件小铠,揣了把尖刀,闷头进朝。
董卓是西北军头出身的,反应是很敏捷的,力气是很大的。这是书佐出身的伍孚没有想到的。
一击,不中。
卫士立刻就上来了。气急败坏的董卓端起官腔骂:“你要造反?”
伍孚冷冷地回答:“你不是我的主子,我不是你的奴才,怎么叫造反?反倒是你,反人类反社会,刺杀你都便宜你了,应该把你车裂在闹事上让大家高兴高兴。”
伍孚死了,董卓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几乎和伍孚同时,有平原刺客。
2.深藏身与名——平原刺客
这是一起买凶杀人事件。
刘备早年在公孙瓒下面做平原相的时候,郡里有个刘平,想必是富豪。一向看不起刘备,自然不甘心刘备爬在自己头上。于是收买了一个刺客,去刺杀刘备。
这个刺客寻机会接近刘备,结果甫一接近,就被感化。
感化后的刺客,抽身而去,再也没有在史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他既没有执著于自己的刺杀目标,也没有愚守所谓的职业道德。可能他连个职业刺客都不是,只是为生计所迫,一时糊涂。
然而历史既没记住刘平,也没记住平原此刻,甚至没记住这个任平原相的刘备,只记住了汉昭烈皇帝。
在平原刺客之后约两三年,有持质者。 3.五岳倒为轻——持质者
兖州事变,曹操流离失所。
这次事变,你记住了谁?吕布、张邈、陈宫?还有呢?
在夏侯惇领兵回救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插在紧张的时局之间的一段令人难以喘息的更紧张的小曲。
吕布和夏侯惇交战,故意派了若干个将军诈降夏侯惇。这几位将军趁保安疏忽,把夏侯惇绑架,要求拿高额赎金来换,否则撕票。三军一时失了主心骨。这时候,副将韩浩挺身而出,说:“你们绑架大将军,还想活命?赶快把他放了,否则我们就连人质一起干掉!”
韩浩对恐怖分子的铁血政策很有普京的风格,一下子把这几个“持质者”吓得跪下叩头,哭着说:“我们只是想要点钱呀!”夏侯惇安全以后,这几个窝囊废全被韩浩痛骂之后处决。
这个刺客组合很有意思,不知道当初接的吕布的命令是什么。想必是刺杀夏侯惇,但又怕自己脱不了身;于是一合计想了个办法,假装绑架,等拿到赎金后架着夏侯惇离开谎称要到了安全地带再放人。到了安全地带以后,再撕票,然后带着财物回吕布处报告喜讯。如此如意算盘,却碰到了韩浩这样的反恐精英,没办法,只好人头落地。
持质者之后六年,乃有许贡门客。 4.飒沓如流星——许贡门客
三国最著名的刺客组合莫过于此。
江东,孙策杀故吴郡太守许贡。一次孙策出猎,许贡的三位门客伪装韩当士卒随行被发觉。孙策当即射倒一人,却被其余两个回射,中了面颊。孙策部众很快赶到,把这三人当场砍死。
孙策回去以后不久,伤重而亡。
故事就这么简单。
但是,我们结合另一个记载来看看。
官渡,袁曹对峙。曹操听闻孙策要袭击许县,很担心。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或许在这段话说完几个月后,孙策遇伏而死。
郭嘉不是管辂,管辂是算命先生,郭嘉是谋士。算命先生和谋士的区别在于,算命先生只会告诉你将要发生什么,而谋士则会把应该发生的变成已经发生的。
所以不要再怀疑郭嘉怎么这么神,如果想通了,都是很简单的道理。
再说,短短的行刺,也没有事后拷打,许贡门客怎么会自暴身份?混淆视听、转移矛盾罢了。
再补充一句,当时想让孙策死的,决不只曹操一个。
许贡三门客之后,乃有魏客。 5.闲过信陵饮——魏客
三国时候,最具文韬武略的刺客恐怕就是这名魏客了。然而,他毕竟不是臣僚,而是刺客。
魏客的出场,具体时间不明。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这时候刘备已经得了诸葛亮,并且对付的重心是曹操,并且曹操感受到了来自刘备的威胁。
于是曹操派了名刺客来杀刘备。这位刺客,史书上称之为魏客。
魏客与刘备,开始只是喝酒闲谈吧?谈天之中,难免扯到天下大势。魏客信手指点,随意挥洒,胸中似有百万雄兵,竟自将伐魏的对策说得了如指掌。刘备恍惚之间竟有隆中相对之感。
魏客边谈天下边瞅刘备,眼看他越来越入迷,眼看机会渐渐成熟……
诸葛亮推门进来。
想必魏客是听闻过诸葛亮大名的,顿时有点不自在。又觉得诸葛亮老盯着自己看,于是借口上厕所出去了。
刘备兴冲冲地对诸葛亮说:“我得到一个奇士,可以做你的副手!”“谁?”“就是刚才出去的那个。”
诸葛亮轻叹一口气:“这个人大概是曹营的刺客吧。”
这位魏客出去上厕所,自然再也没回来;这位能筹画伐魏大计的魏客,就这样离去,再也没出现。什么样的人能做诸葛亮的副手?庞统?法正?反正不是这位魏客。
因为,他毕竟不是臣僚,而是刺客。
魏客之后若干年,乃有范强、张达 6.意气素霓生——范强、张达
刘备兴兵为关羽复仇,让张飞带着本部万人到江州会合。张飞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杀掉。张、范提着张飞的脑袋,顺流而下,送给孙权做见面礼。
他们为什么要杀张飞?刘备指出过张飞的一个毛病: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张、范恐怕是被张飞打了,于是反过来把张飞杀掉了。
这是不是不畏强暴奋起抗争?
按理说是的。
那为什么张、范二人历来受人唾弃?只因为张飞是好人,并且张飞是大人物。你们俩就不能忍一忍?为什么偏偏要在刘备东征这样的节骨眼上坏大家的好事?小人物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大人物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对于他们两个,自然谈不上平反;但至少应该予以谅解。这是考验中国人权观念的一件小事。
范、张之后十四年,乃有韩龙。 7.千里不留行——韩龙
最干脆利落的刺客,想必是韩龙。《三国志》上只给了一句话:“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
“雄”是幽州刺史王雄,“比能”是鲜卑首领轲比能。唯独韩龙是谁,我们不知道。
轲比能是鲜卑的杰出首领,使本部落在汉末之际渐渐强大起来。轲比能历曹魏三世,对魏有时侵扰有时联合,基本是个令魏国头疼的流氓国家。于是王雄派了韩龙把轲比能杀掉,以恐怖手段对付流氓国家,以毒攻毒,一了百了。
奇怪的是,历史并没有像某些唯物史者所认为的那样,即使没有轲比能,也会有一个王比能、李比能来领导鲜卑。轲比能死后,其政权崩溃,部落又陷入混战之中,一时无力对曹魏构成威胁。
当然,唯物史者也许也可以这样说:即使没有韩龙,也会有一个韩虎、韩猪出来刺杀轲比能。
也许是吧,但韩龙只有这一个。 侠客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