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爨
发表于 2014-4-18 00:13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4-18 0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是看集解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不知道怎么理解,是说”操“应做第四声,还是古音就读如“造”
按魏武名操 ...
古代音训学我还是了解一点的,因为我是专注古汉语的。但您这个由于无人提过,还真没有留意。这种音训的东西需要慢慢考证与参考的。像这一个曹操要查找起来相对复杂,所以很那解释清楚。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4-18 00:31
离爨先生 发表于 2014-4-18 0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古代音训学我还是了解一点的,因为我是专注古汉语的。但您这个由于无人提过,还真没有留意。这种音训的东 ...
看来是问对人了~
古代音训学我是一窍不通,不过我也知道考证不易,要确定一个结论的艰难。
我读历史比较随意,遇到这种不太理解的地方也不会马上都去探个究竟,基本也就是心里面存个疑问。今天是看了这篇帖子正好想起来,看着帖子里面的分析又觉得这种问题您有可能知道,就随口问出来。本身也没抱着非要求一个答案的心思,能够得到解释当然开心,一时没有答案也不是什么困扰就是了。
离爨
发表于 2014-4-18 00:44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4-18 0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是问对人了~
古代音训学我是一窍不通,不过我也知道考证不易,要确定一个结论的艰难。
我读历史比较 ...
古音训学可以说是属于古代汉语的一部分,但它是分支的,他与古音训专业有关,我比较了解的是文字学的,所以这个给您的解释也不一定准确。但是可以去查证判断一下。
离爨
发表于 2014-4-18 00:50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4-18 0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是问对人了~
古代音训学我是一窍不通,不过我也知道考证不易,要确定一个结论的艰难。
我读历史比较 ...
查了一下,这个字的读音的考究已经查到。今晚太晚了,我早上开一个帖子,专门说说曹操的“操”的读音,读音的结果会出乎大家意料。
离爨
发表于 2014-4-18 09:34
本帖最后由 离爨先生 于 2014-4-18 09:35 编辑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4-18 0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是问对人了~
古代音训学我是一窍不通,不过我也知道考证不易,要确定一个结论的艰难。
我读历史比较 ...
算了,本来打算重新开一个帖子说明这个问题的,但是一来这字怕引起大多数人误解、二来这个读音也不必以古代的读音来读,在这里直接作说明好了。
先生这个发现非常好,事实上是多了一个佐证,无论是三国志集解里面提到陆德明《礼记音义》云:魏武名操,陈思王诗云“修阪造云日”,是不讳嫌名。还是卢弼批注说司马德操命名义亦同此。世俗读平韵者,误也。节操、贞操之操,读如造;操作之操,读平声,例如《左传》“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之类是也。它都说明一个问题,曹操的“操”读音是“造”,所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从“造”字入手。
昨天晚上我查了一下古汉语字典,发现了“造”字的一个现象,这个问题也随之解决了。
首先说明一点,现代人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产生了一种污秽语言,也就是俗话说的脏话、粗口。他们经常把“操”这个字当作脏话来使用,但实际上是一则没有弄清楚到底cao4是哪个字才是骂人的,二则其实这个字就是受“曹操”的“操”影响(换句话说,现在人们说的这个“操”字,在古代是赞人的……)
下面我们说会“造”字,《王力古代汉语字典》载:造,七到切,去,号韵,清,觉部。根据这一点,证明了一件事,在古代,“造”字是读cao4。
也就是说,按照上面注解说法,曹操音如“造”,即曹操的读音“操”应该为“cao4”,这是古代最正确的读音。
同时看回我对曹操及他的字介绍,就会发现,“德操”合成就是他的名与字。那么“操”在古代有什么意思了。再一查便知道了,《王力古代汉语字典》操字条:操,七到切,音燥,去,号韵,清。解为志节、品行。也就是说,当它作为这一个意义的时候,读音就是“cao4”
另外在网上找到一篇文章,用诗韵法去佐证曹操的读音,也是可以的(这种诗歌去证明的,水平很高,必须熟悉诗律):
“曹操的“操”字,究竟应该读去声还是阴平呢?
借助于格律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自唐以降,格律诗就是中国古典诗的主流,它的一个衍生作用,就是可以用来判断疑难字的平仄,比如曹操的“操”字。
我们先来看看“平水韵”,“平水韵”是格律诗写作必须遵循的韵书。在“平水韵”里,“操”字有两个读音。一个在下平声的“四豪”部,注明“操持”,一个在去声的“二十号”部,注明“操行”。这说明,“操”字至少从唐宋时代起,就有两个读音,一个平声,一个去声。但两个读音的意思不一样,作动词(操持)时读平声,作名词(操行)时读去声。至于动词“操(Cao4)”什么时候成了脏字,似不可考,反正“平水韵”中没有举出这个义项。至少曹操他老爸给他取名的时候,“操”字不是脏字,否则他老爸应该不会给他取名叫“曹操”。更早的霍嫖姚的“嫖”字,大抵也属于这种情况。
“平水韵”只能告诉我们“操”字很早就有两个读音,但不能告诉我们曹操的“操”字是这两个读音中的哪一个。因为“曹操”是人名,无法判断“操”字是名词还是动词。
要判断曹操的“操”字究竟是读平声还是去声,需要借助于具体的格律诗。
《三国演义》第42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赵子龙杀透重围,把阿斗双手递给刘备,喜欢流泪的“影帝”刘备故意把阿斗抛到地上,后人有诗曰:
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又,《三国演义》第45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看了貌似狡猾其实是大SB的蒋干从东吴带回的密信,曹操误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旋即悔悟“吾中计矣!”后人有诗叹曰:
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这两首诗都是格律诗,完全符合格律诗的平仄、粘对规则。第一首首句“曹操军中飞虎出”不入韵,这里,“操”作平声是不符合格律的,只有作仄声才符合格律,格律是“平仄平平平仄仄”。第二首首句“曹操奸雄不可当”入韵,同样“操”只有读仄声才符合格律,格律是“平仄平平仄仄平”。
查《三国演义》中其他涉及到“曹操”名字的格律诗,“操”字一律是仄声,从未有读平声的。
因此,曹操的“操”字读仄声无疑,而根据“平水韵”,“操”字读仄声只有去声读法,而无上声或入声读法。故“操”字应该读作去声(Cao4)。
《三国演义》是明朝的书,又是通俗的市井书,会不会不太可靠呢?关于曹操的“操”字读去声,我们还可以从更早的更严肃的作品中找到证据。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二首》其一: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这是白居易哀悼刘禹锡的诗,因为刘禹锡与刘备同姓,其中“杯酒英雄君与操”显然用的是“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典故。这个典故在正史《三国志》中就有,不是后来的《三国演义》虚构的,《演义》虚构的是“青梅煮酒”的具体情景。由此可见,这里的“操”就是曹操,而按照格律,这个“操”字显然是读仄声,因为它是非叶韵句的尾字。
结论:曹操的“操”字就应该读去声(Cao4),读去声是对的,现在大家读阴平(Cao1)是错的。”
以上就是转载的那篇文章,也可以作为多一条材料去证明。
看过《百家讲坛》的都知道,有些教授在讲解时保留了旧时读法,他们真的是说“曹操(cao4)”,当时还以为他们是口音而已,先生这提醒才让我知道,原来这读音才是准确的。
最后声明一点,这个读音在现在读cao1还是cao4都没有太大问题。但一般读cao1比较被人接受。为什么呢?因为一者,这是古读音,如果我们“操”读cao4,那么“造”是不是也得读“cao4”?显然不行。二者,受现代社会风气影响,读这个音,人家还以为你没素质,没文化,总体感觉怪怪的。所以这一个,只是古读音里的一个研究罢了,千万不要较真去更正。
笑有出头天
发表于 2014-4-24 21:01
离爨 发表于 2014-4-18 0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算了,本来打算重新开一个帖子说明这个问题的,但是一来这字怕引起大多数人误解、二来这个读音也不必以古 ...
我只想说,看来那个“操,你妈好吗”的笑话,居然歪打正着吗?果然是不能直视啊,曹操的名字:funk
韩暹
发表于 2014-4-25 03:51
长见识了,厉害~
秦少龙
发表于 2014-4-26 12:15
小时候读三国,读错了好多字
狂歌当哭
发表于 2014-4-26 12:33
其实我也没查过字典,但我是读的yao,不过是第四声 。。。。
木小剑
发表于 2014-4-26 16:28
笑有出头天 发表于 2014-4-24 2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只想说,看来那个“操,你妈好吗”的笑话,居然歪打正着吗?果然是不能直视啊,曹操的名字
{:gj13:}笑笑就是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