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图解
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再出祁山,企图以祁山为据点,夺取陇右。曹魏令费曜等守上邽 ,其余救祁山。诸葛亮企图尽快寻歼司马懿,再夺取陇右,便部署留一部分兵力围攻祁山,自率主力到上邽迎战。司马懿据险不战,诸葛亮求战不得,引军退回祁山,魏军尾随。五月,双方交战,诸葛亮大破魏军,司马懿回军保营。六月,诸葛亮粮尽退军。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集中最大的兵力十万人,进行第五次北伐,并派遣使者去东吴,约吴同时出兵攻魏。四月,蜀军沿褒斜道出斜谷进入陇东,在郿县渭水南原筑垒,曹然、司马懿率军拒诸葛亮。诸葛亮驻军五丈原,企图占据渭水两岸,切断关、陇要道,创造有利态势,尔后寻歼司马懿。魏、蜀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诸葛亮鉴于前几次北伐,都因运粮不继,使作战意图不能实现,便分兵屯田,作长期驻屯打算。五月,东吴也应约,分三路出兵,进攻曹魏,以配合蜀军在西线的攻势。曹魏对蜀吴的联合进攻,采取“西守东攻”的战略,东吴初先判断蜀军在西线进攻,魏军不会大举东调。及后探知魏军东下,遂不战而退走。
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百余天,积劳成疾,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蜀军按照遗令秘不发丧,整军而出,退兵回国。司马懿闻讯追击,蜀军反旗击鼓,佯装反击,司马懿收军,不敢进逼,蜀军结阵回到汉中,结束了长达五次的北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