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哥你不懂爱,长坂坡会掉下马儿来!
前些天闲来无事发了一篇帖子" 三国情结 经典三国题材人物篇集锦 ",有网友在跟帖中提到"子龙的游戏还是很多的",让我不由想发篇帖子提提他.赵云,可以说是三国乱世中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将军,而也正因为他的传奇性,史官、朝廷、民间各方人物对其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从不与别人争论关于他的事迹、能力,因为永远没有结果,没有意义, 我只从艺术角度,来欣赏他那被“炒”起来的完美形象。
http://gameonline.yesky.com/imagelist/2009/098/q238i8awee71.jpg
赵云简介:
初为袁绍将,后见绍不仁,于磐河战退绍将文丑,救瓒并投之。后又刺杀麹义。先主依讬瓒,云与之为田楷拒袁绍。后与先主执手泣别。后瓒败,云流浪卧牛山,与先主见,投之。当阳长阪恶战,云怀抱幼主,七进七出,杀曹军五十余将。先主娶孙夫人,云相随。及征蜀,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及蜀平,又往征汉中,退曹大军。关羽亡,先主怒欲伐吴,云劝止,不从。后先主崩,云随亮南征、北伐,单骑退追兵。七年卒,后主哭倒于龙床上,谥云顺平侯、追大将军。
此次开贴且不细说赵云俊朗的外表、高强的本领以及多么的英勇善战、深明大义、忠直敢谏、公正无私、谦虚谨慎、机警精细,只是仅从世俗角度来重点解读一下部分人的疑惑:赵云和樊氏是不是有一腿?
要想揭开此谜,需先抛出两问:
赵云是否真的不懂爱情?
为何具有倾国之貌的樊氏终究没能打动赵云的心?
赵云不娶樊氏并非不懂爱情
在一般人看来,赵云是天下闻名的大英雄,樊氏是倾国倾城的大美女,英雄配美女,正是两全其美。连刘备、诸葛亮来到桂阳后,都认为这是好事。
诸葛亮曾问赵云:“此亦美事,公何如此?”(明代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作:“美色,天下人爱之,公何独如此?”)赵云说了这样四点理由:
第一,赵范既然已经与自己结为兄弟,他的嫂子就是自己的嫂子。如果自己去娶他的嫂子,恐怕惹人唾骂。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庭伦理关系至关重要。兄弟之间,兄长要爱护弟弟,弟弟则要敬重顺从兄长。尽管是一家人,兄弟与嫂子之间,仍然要遵循“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长嫂如母,更应该特别尊重,不敢亵渎。
因此,如果当弟弟的要娶守寡的嫂子,那简直是悖礼乱伦之举,定会遭到世俗的嘲笑、唾骂,甚至可能受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赵云有此顾虑,完全符合当时人的正常心理。
第二,封建礼教要求妇女“从一而终”,丈夫去世,就要为之守节;如果改嫁,便是“失节”。樊氏如果嫁给自己,也是“失节”。
第三,“赵范初降,其心难测”。
作为过去的敌对者,赵范虽然投降了自己,但究竟是真心归顺,还是诈降,还需要观察;他让樊氏嫁给自己,是为了“亲上加亲”,还是玩弄“美人计”,一时也难以断定。如果自己糊里糊涂就答应了这门婚事,万一中计,损兵折将,使桂阳得而复失,岂不要被天下英雄耻笑?
第四,刘备正在利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良机,平定江汉(指荆州辖区),枕席未安,自己怎么能急于迎娶美女,贪图享受,耽误主公的大事呢?
这四条理由,最重要的是第一、第三条。这两条都来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的记载:“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按照这条记载,赵范果然心怀叵测,在赵云拒绝这门婚事后,他就逃走了。
《三国演义》在此基础上予以改造和丰富,把劝赵云娶樊氏的“有人”写成刘备、诸葛亮,未写赵范逃走。这个情节,只能证明赵云很有政治头脑,怎能指责他“不懂爱情”?
赵云娶了樊氏会怎样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假如赵云欣然接受了赵范的提议,娶了樊氏,结果将会怎样?
假如真是如此,赵云同时代的人一定会指责他悖礼乱伦,为了贪恋美色,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胡作非为。
这样一来,赵云原本很好的名声将遭到极大的损害。
假如真是如此,许多人一定会批评赵云在刘备正忙于开基创业的紧要关头,竟然不顾大局,沉溺于温柔乡中。这正是那些胸怀大志、以江山社稷为重的古代英雄们最忌讳的。
假如真是如此,今天的许多读者大概也会觉得赵云胸无大志,贪图享受,未免太平庸,远远无法望“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之项背。这样,赵云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将大打折扣。
假如真是如此,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如果赵范真有二心,在赵云娶了樊氏之后搞什么鬼,甚至发动叛乱,那该怎么办?
所以,今天的一些读者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赵云应该爱樊氏,樊氏肯定想嫁赵云,从而批评赵云。实际上,情况可能比我们想的复杂得多。
因此,还是不要“假如”为好。
情景再现
赤壁之战后,刘备起兵攻占荆州南部的四郡,派赵云带兵三千,进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闻得赵云威名,早有心投降,在部将的撺掇下勉强打了一仗,大败,于是捧了印绶,出城投降。他和赵云都是常山真定人,同姓同乡又同年,赵范就提出和赵云结拜兄弟,赵云也同意了。
第二天,赵范请赵云入城安民,在衙门里设宴招待。酒至半酣,赵范又把赵云请入后堂继续喝。看赵云有些醉了,赵范忽然请出一个妇人,给赵云斟酒。赵云看这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就问赵范:“这是谁呀?”
赵范回答:这是我嫂嫂樊氏。赵云立刻“改容敬之”,并且辞谢,请樊氏还是回内室去。接着,又问赵范:“您嫂子一个寡妇,何必要麻烦她来举杯呢?”这时,赵范笑嘻嘻地说出了他的用意。原来,赵范的哥哥已去世三年,樊氏也就守了三年的寡。赵范劝樊氏改嫁,樊氏说,要我改嫁,新丈夫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其次是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其三还要姓赵。如今正巧,赵云这三条都符合,赵范就想把寡嫂嫁给赵云。
谁知赵云听了,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我既然和你结为兄弟,你哥哥就是我哥哥,你嫂嫂就是我嫂嫂,怎么能做这样乱伦的事情!”原本其乐融融的酒席气氛,顿时僵住了。赵范也很不爽:“我好心相待,你怎么这样无礼!”给左右的小弟使个眼色,打算动手了。赵云眼疾手快,先下手为强,劈脸一拳把赵范打个仰八叉,然后快步出了衙门,上马回营了。
这下脸皮彻底撕破,赵范恼羞成怒,重新举兵反叛,准备用诈降计杀死赵云。结果,赵云将计就计,连夜占领桂阳,生擒赵范,迎接刘备、诸葛亮大军入城。
在庆功宴上,诸葛亮听说了赵范许婚之事,就问赵云:“赵范要把樊氏嫁给你,这也是一桩美事啊,你为什么要拒绝呢?”
赵云回答:“第一,我和赵范结为兄弟,又娶他寡嫂,这是要被人唾骂的;第二,让樊氏寡妇再嫁,是失节;第三,赵范新近投降,又不知道他的本意如何。我赵云是什么人啊,怎敢因为一个女人,就坏了主公的大事呢?”
刘备和诸葛亮都赞赏了一番赵云的大局为重。然后,刘备问:“如今,桂阳的大事已经定了,我做主让你娶樊氏,怎么样?”赵云又说:“天下的女人不少啊,怕只怕名誉不立,大丈夫何愁没有妻子呢?”就这么又拒绝了。于是,刘备和诸葛亮又赞扬赵云,实在是大丈夫啊!
何止一腿。。。简直两腿之间 赵云是女的 我会乱说 听说回帖有奖励 听说回帖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