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祈蒲酒话升平——端午节的饮食
端午吃粽子,正是石榴花开的时节。唐殷尧潘《端午日》诗曰:“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这首诗所传达的情绪、感觉,颇合我意。在我生活的小区,有一个公园,公园植有两棵石榴树,每年端午时节路过,总能看到孩子们在树下嬉戏。不由得驻足观看,人到中年,有了孩子,年年榴花似火,带着孩子玩耍,孩子一天天长大,鬓角冒出丝丝白发。再往前走,两个啤酒烧烤摊,年年如此红火。不论任何时代,日常生活中有酒,有安稳的假期,有端午节佩戴彩线织的五索的孩子,这大抵就是升平的感觉。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度端阳。”这首诗,与唐殷尧潘《端午日》一诗相比,虽然也有榴花,也是端午,诗中的味道就平淡了许多。
节日岂能无酒。在描写端午节的古诗中,少不了醉人的菖蒲酒。饮雄黄酒和菖蒲酒,是古代人端午节重要的仪式和内容。在今天,不多见。
菖蒲又称“剑水草”,生于水滨。制成菖蒲酒,具有性温味辛特点。对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寿。菖蒲酒在古代,大概和今天的茅台一样名贵。更加相似的是,古人以进献菖蒲酒升官,今人以茅台酒跑官。据《后汉书》记载:“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在《事类统编》一书中也有“美酒菖蒲香两汉,一斛价抵五品官”之说。
明代诗人瞿佑专门为《菖蒲酒》赋诗: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这首诗写出了佳节美酒、端阳美食的色香味,好诗如酒,读几遍,也会微醺。
现在我们过端午,饮菖蒲酒者不多见。但短短的几天假期,也像琥珀杯中的菖蒲酒,暂时从繁忙中抽身而出,将假期一饮而尽,径直到醉乡里安眠,忘记了尘世的烦忧。
——来源:三国在线 作者:不详
不离不弃1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