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 发表于 2014-5-16 00:11

离爨 发表于 2014-4-2 16: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046:贾诩(文和)




明明是在深思。。。。。。该乱舞了

旺达 发表于 2014-5-16 01:26

      楼主我刚才又去看了一下三国志魏书第二卷,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写的很明白了,是献帝自己站出来禅让给曹丕的,而不是曹丕过来逼迫的。虽然历史真正与否,众人更能信否不得而知。不过以后再遇到的时候可以只写献帝禅让给曹丕,别的一概不提,也省得麻烦了。不过我觉得有一个观点说的很正确,曹丕不如他爹,当上魏王的时候压不住群臣百姓,为了内部稳定,由于他没有他爹的能力,所以靠能力是不行的了,最后只能靠提高他的政治地位才行了,但是魏王之上是什么,就是皇帝。所以献帝即使不站出来禅让他,他最后也会被逼得去抢。从侧面来看献帝也是位好皇帝,只是生不逢时,在位32载,虽无实权,却周旋各个诸侯,能拖延大汉寿命这么久,也说明了他能力是有的,最后为了魏国的内部百官百姓的团结稳定能说出禅让,其实还是关心百姓的好皇帝的。
      在曹丕即位后,待献帝极好。引用三国志原话”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赐男子爵人一级,为父后及孝悌力田人二级。以汉诸侯王为崇德侯,列侯为关中侯。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封爵增位各有差。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郡国县邑,多所改易。更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玺绶,赐青盖车、乘舆、宝剑、玉玦。十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

离爨 发表于 2014-5-16 08:40

旺达 发表于 2014-5-16 0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我刚才又去看了一下三国志魏书第二卷,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写的很明白了,是献帝自己站出来禅让给 ...

嗯,我明白您的意思,您说我写的部分是曹节的略说那部分还是曹丕略说的上面?曹丕的略说上面说的是演义+正史的,其他人物也是这样。曹节的略说我再看看,不过应该我说的是曹节掷玺,并骂曹丕篡位而已。不管如何,很感谢您的指正与补充。

旺达 发表于 2014-5-16 12:41

离爨 发表于 2014-5-16 08: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我明白您的意思,您说我写的部分是曹节的略说那部分还是曹丕略说的上面?曹丕的略说上面说的是演义+正 ...

原来如此,多谢提醒。

离爨 发表于 2014-5-23 22:06

101:王修(叔治)

http://www.muyangsanguo.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5/08/231146rrq1wthvzriq1qrz.bmp

袁家之臣,后侍奉曹操。袁绍死后,因劝谏企图谋杀袁尚的袁谭而遭解职。当袁谭被曹操所杀后,打破禁令对袁谭表示哀悼。被曹操任命为司金中郎将。正史记载他在侍奉北海太守孔融后,为袁绍、袁谭臣子。侍奉曹操后以魏郡太守立下功绩。魏建国后成为大司农郎中令,死于任职期间。

疯狂的熊猫 发表于 2014-5-28 13:54

神帖留名{:gj13:}

离爨 发表于 2014-6-1 14:21

本帖最后由 离爨 于 2014-6-1 14:43 编辑

102:王朗(景兴)

http://www.muyangsanguo.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5/08/2312022tyoaqwh4qqen2qv.bmp


      (诸葛村夫,气煞我也,嗯嗯…………哇!……)

王肃之父,东汉会稽太守。在演义中,他同严白虎和孙策对战而败,之后改仕曹操。曹丕当权时任御史大夫,和华歆等人要胁献帝让位。因此份功绩成为司空,在曹叡掌权时当上司徒。诸葛亮北伐中夏侯楙败北时,推荐曹真并且自己也从军。在打头阵和诸葛亮展开论战时败北,气愤而死。事实上,他通经书,曾被陶谦招揽成为会稽太守。被曹操招揽后,从曲阿往返长江和大海之间,花费数年时间才上京。并未记载随曹真从军与诸葛亮论战败北一事,而是终寿正寝。

略说:王朗不是演义中那位自不量力之人,他是经学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周易传》等许多著作,是“王学”代表人物之一(他儿子王肃也是),同时此人乐善好施,治学严谨,绝不是演义中那位大话连篇,被诸葛亮说几句就气死的人。(图为诸葛亮骂死王朗)

离爨 发表于 2014-6-1 14:31

103:王肃(子雍)

http://www.muyangsanguo.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5/08/231217aumo5t3iqnvmmu9z.bmp

王朗之子,魏国黄门侍郎。230年上奏劝退进攻蜀国因大雨而身陷苦战的曹真和司马懿。毌丘俭反叛时,提出善待反叛军的家族以降低士气的策略(吕蒙讨伐关羽时所用)给司马师。司马师死后,向曹髦进言封司马昭爵位。其女嫁给司马昭为妻,生下司马炎、司马攸。历史记载他18岁时从宋忠学习《太玄经》。历任广平太守、侍中、太常等。反郑玄学说为《尚书》《诗经》等加注解,并仿作《孔子家语》。
略说:王肃智谋、政治就不道论了,这里我们说一下他对中华文化的另一巨大影响,就是王肃是中华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他的学说即是著名的“王学”,而更厉害的是,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孔子家语》,最早就是由其整理与编撰的。当然,他非常反对郑学(郑玄为首),并摄取大量儒学内容,来辩驳,其中有些未免落后,但总体留给后世的学术理念利大于弊。(图为王肃进言司马昭)

离爨 发表于 2014-6-1 14:40

本帖最后由 离爨 于 2014-6-1 14:46 编辑

104:辛毗(佐治)

http://www.muyangsanguo.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5/08/231232pj6vg404w0gwv4a4.bmp

               (陛下有令,诸将不得迎战蜀军!)

袁绍的幕僚辛评之弟。后来成为魏臣。辛宪英、辛敞之父。在袁绍死后,袁尚和袁谭对立时,以袁谭的使者向曹操请求援军。由于邺攻略战中家族皆被审配所杀的关系,在曹操杀掉审配后服侍曹操。曹操死后,同华歆、王朗等人逼献帝让位给曹丕。五丈原之战中,察觉到司马懿的想法,于是勒令禁止诸将出兵,得到司马懿的感谢。正史上被审配所杀的是其兄辛评的家族。在五丈原之战以大将军军师的身份参战,即使司马懿希望和诸葛亮决战依然不允许,司马懿也遵从辛毗的指示。

略说:辛毗是一位智谋之士,他的故事上面都有说了,有一个小故事给大家看看:“尝从帝射雉,帝曰:“射雉乐哉!”毗曰:“於陛下甚乐,而於群下甚苦。”帝默然,后遂为之稀出。”大家看出辛毗是怎样的敢于劝谏的吧。(图为辛毗持钺拒出战)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6-1 15:26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1 15:29 编辑

离爨 发表于 2014-6-1 14: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04:辛毗(佐治)



字数不够,直接回复你吧,插楼勿怪
持节也是督军的
宋书百官志记载:
建安中,魏武帝为相,始遣大将军督军。二十一年,征孙权还,夏侯惇督二十六军是也。魏文帝黄初二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三年,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外内诸军矣。明帝太和四年,晋宣帝征蜀,加号大都督。高贵公正元二年,晋文帝都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
晋世则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假(节)钺则是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之意。


另外,辛毗当时是“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应该是持节督战。但是我觉得图上画的从形状看更像是钺,所以就问了一句。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查看完整版本: 略说那些曾经的三国人物【暂时停止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