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本》与《三国志传》中的华雄,一字之差缘何如此之大
本人对三国武评很感兴趣,并为此去认真阅读《三国演义》。本人毛本看的多一些,嘉靖本看的很少,因为有些地方看不懂,询问网友也得不到满意的解答,例如华雄的武力问题。最近看了些《三国志传》,发现比嘉靖本合理多了,下面就将嘉靖本和《三国志传》中有关华雄武力的原文做一个对比。1、华雄是“第一员骁将”?
(1)嘉靖本:姓华名雄,卓帐前第一员骁将。
(2)三国志传:姓华名雄,是卓帐前一员骁将。
嘉靖本的描写明显有问题:如果华雄是第一员骁将,那吕布是第几?
2、华雄击败孙坚?
(1)嘉靖本:背后华雄追坚,坚勒回马又战十余合。坚败,雄赶来。坚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
(2)三国志传:背后华雄赶孙坚,勒回马又战十余合,坚诈败,雄赶来,坚连放两箭,被华雄躲过。
华雄被关羽只一合斩杀,武力低下,但却击败了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让人很是不解。看了《三国志传》发现,原来是诈败。
3、华雄秒杀祖茂:
(1)嘉靖本:雄纵马寻祖茂。茂于林后挥双刀欲劈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
(2)三国志传:华雄纵马追寻,祖茂于林后手挥双刀背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
嘉靖本中,祖茂躲在林后,有突袭华雄的嫌疑,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还被华雄秒杀,二人武力差距很大。但是《三国志传》中却明显不同,祖茂采用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招式“背劈”,这说明祖茂是背对着华雄的。由此看来,祖茂很可能是在被华雄发现后,在来不及回马正面迎战的情形下,被迫使用这种特殊的“背劈”,做最后一搏,这显然不能看做正常交锋的结果。
4、嘉靖本:袁绍拍股叹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催军未回!得一人在此,岂放华雄施威哉!汝众诸侯许多将士,只无一人可追华雄?”众官默然。
三国志传:袁绍叹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催粮未到!但得一人在此,岂放华雄施威哉!汝众诸侯许多将士,岂无一人可近华雄!”众官默然。
《三国志传》中用了“岂”字,明显是个反问句,在袁绍看来,众诸侯的许多将士,怎么可能没有一人可近华雄,言下之意就是:肯定有人可近华雄,那么众官为什么还是默然呢,自然就要从其他方面来考虑。嘉靖本用的是“只”,于是看起来就是个疑问句了,众官再一默然,似乎就真的无人可近华雄了,这么强的华雄怎么就被关羽一合斩杀了呢,这个问题自然成了嘉靖本一个难题。
综上不难看出,《三国志传》中对于华雄武力的描写是清晰的、前后一致的,而嘉靖本显然前后矛盾。 骁将应该可以几人并列骁将,应该不是独指第一的?华雄的武勇应该很高。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6-3 14:40 编辑
这明显是演义啊
@离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