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的《谋战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第一段,讲述了战争的原则,“全”是关键。纵观近代战争,莫有一次战争不是以冲突地、战争地所在国家的损失最大,不管是中国抗日,还是海湾战争。
第二段,讲述谋攻之法。正如那句话,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玩三国游戏,恐怕最有成就的就是通过外交劝降某个势力了。游戏中,一城博天下,经常不得已像杀神那样杀掉俘虏数万甚至百万,如此必然会为了那些名将舍不得下手。现实中,前苏联的XX坑至今让人叹息,而日军南京大屠杀则正应了那句话“此攻之灾也”。想想如今日本与东亚各国的关系吧。。。
第三段,讲述作战原则,我相信,大家在游戏中经常如此使用“用兵之法”。现实中,红军游击战,不正是该原则的最好体现吗?
第四段,讲述将帅的作用。正所谓,“万军易得,一将难求”。游戏中,谁会不想招到良将、上将、猛将,大家都不会让张鲁带数万兵马去攻打司马家族吧。而现实中,三国案例众多。张辽威风逍遥津,关羽水淹七军,都是为将之功;袁绍兵败官渡,刘备命陨白帝,则是为帅之过,或偏听偏信,或冒险激进。
第五段,讲述胜利的五个要素。历史上的任何战争,莫出其右吧。不一一举例说明了,就拿大家玩三国志10的时候来说吧,我们只能控制一个武将,代入感很强,但很多时候战争的胜败不由你决定。更有甚者,像前些日子,见有坛友在论坛发帖说自家君主发动战役,毁了自己当太守的数年努力。
以上乃一家之言,不同之处,欢迎讨论,有意见请轻拍。
嗯。(我知只有一个字) 为什么这么少人 门槛高了先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