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位君主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之道的利和弊?谁的更好?(有奖励哦)
本版第一个讨论话题,也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话题,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让第一届讨论会圆满成功,这才会成为我版的一个传统继续下去,斑竹拜托大家一定要给力啊!!!!! 曹操势力大,许多将领都投奔他,不过有不少墙头草,也有不少名将刘备宽厚,以仁德著名,再加上独特的识人眼光,深得将领的爱戴,不过小人不及时处理,导致死后黄皓夺权
孙权继承父辈兄辈的基业,名将很多,而且江东出人才,不过继承人一代不如一代
我认为孙权看人独有一道,只是在选择继承人方面有瑕疵而已 我比较看好人妻 一、曹操:
惟才是举、广开贤路,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不惜采用任何手段,然而对一些狂傲之士却不能容忍,终究摆脱不了嫉贤妒能。
二、孙权:
敢于大胆起用新人,你看周瑜不过二十几,仲谋用他破曹操于赤壁,年青人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
这些也是东吴为什么在这场斗争中一直都后继有人,相比蜀国的人才危机不失为宝贵经验。
三、刘备:
善于笼络人心,但忽视新人,老臣们相继离去,立即陷入了人才危机,在很多时候还任人惟亲,赏罚不明,就不细细列举。 虽然不是很喜欢易教授,但是他在说到3大君主的时候确实比较精辟:如果你怀才不遇,可以去找曹操,如果想找到家的感觉,去找刘备,如果你年纪轻轻就想被委以重任,就去找孙权。但是找曹操要做好被他嫉妒弄死的准备,找刘备就要做好被他的旧部压制不能出头的准备,找孙权就要接受被孙权用完之后的过河拆桥弄死的准备。。 1、曹操在当时确实是实行唯才是举的求贤政策,只是求来的虽然大都是人才,但德才却不多。这也导致了许多贪官能才;我想曹操是很想把世家铲除掉,可惜老牌世家根深,很难撼动;曹孟德也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就是提拔军中大将作为新兴世家的代表;以此发展来对抗旧世家势力。可惜,最后都是落入司马之手。
2、刘备的话,感觉从他起家到当上蜀汉的皇帝为止,都是靠着支持他的世家在背后撑腰,如徐州糜家、蜀中吴家、秦家等等。他施行的国政大都也是跟世家妥协之后的成果啊。”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话本身就可以说明刘备人才储备的政策完全偏离了轨道,都是由世家把持,而那些有能力的寒门之士有的抱憾终身、有的甚至投奔敌国。
3、孙权在前期当政时,东吴的文官人才实力达到鼎峰了,再加上他也肯破格录取一些寒门人才为自己所用;可惜将才还是太少。可能是江东的氛围易培养文士吧。感觉他的前期求才政策有点符合中庸之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