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叹魏延际遇不偶七律二首
本帖最后由 董昭 于 2014-8-23 19:39 编辑七律.叹文长公(其一)
五虎俱丧余老卒,誓将刘祚只手扶!
心怀社稷归先主,志在车驾还旧都。
汉王别日谈吞拒,蜀相亡时论亲疏。
声名勇略惊吴魏,横遭偏裨葬穷途。
七律.叹文长公
(其二)
良将壮勇胜怀柔,志在孤木拄危楼。
奇兵子午偏心拒,骤雨上方天意留。
斜谷坡前曹瞒齿,长沙城下韩玄头。
熊虎丧尽独存世,狂言终堕武乡谋!
支持楼主 本帖最后由 阿阳 于 2014-8-18 13:10 编辑
相当经典!文辞得当,意境萧然,那股苍茫世间、壮志未筹的心境非常到位,身死事灭,汗青受污,让我读完不禁双目含泪~~~大赞楼主!!!!!!! 本帖最后由 董昭 于 2014-8-23 00:30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董昭 于 2014-8-23 00:31 编辑
:'(
我也不认识梓庭君,但观其魏延之诗,我只当是古人~~~~,写得非常出色!董昭公文辞深邃,眼光锐利,我常觉得,有很多心境感悟董昭公并未分享出来啊{:gj19:} 支持一下,哈哈 其实就我个人观点,魏延是蜀国从各方面来说最接近关羽的将领,这种人诸葛亮是用不好的,整个蜀国也就刘备能驾驭这种人。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
另外LZ文笔不错,提几点小建议,第一首根据历史先后来说第二第三行是否该交换下呢?最后行开头改成龙虎比较合适,毕竟熊好像没有特指武将(大概曹彰可以勉强算一个,不过和魏延明显没啥关系),而龙虎则有很多泛指意义。
第二首就写得很不错。 承蒙眷顾,非常感激。但是您实在是过奖了,只是练练笔而已,谈不到有何水准!
第一首之所以不完全按照人物生平事迹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描述,是由于献计奔袭子
午,直驱长安是非常为世人(包括心机缜密的司马宣王)所称道的奇谋,体现出文
长作为一个将领帅才所具备的战略眼光,更是他人生经历中非常出彩的一处,所以
要提出来置于比较突出的位置。而把汉中伤曹,潭州起事放在后面隐含着有缅怀他
早年经历的意味。出于这般的思路,我想还是维持原状更有针对性一些。
此外,以熊虎并称来比喻当代的猛将早有成说:《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中说:“刘
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三国志》作者
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实乃熊虎之将。羽报效曹公,
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所以“熊虎之将”一是形容人物骁勇善战,二是表示地位举足轻重。我之所以这样写,
是因为早先曾经读过一首赞昭烈的五律,其中颈联即为:辅弼皆龙凤(指孔明与士
元),将军尽虎熊。所以才敢熊虎并称,乃依循前人定例,而绝非在下所敢首创也! 好文采!魏文长一代英杰,可敬可叹!
页:
[1]
2